姚璇秋在《辞郎洲》中饰陈璧娘(资料图片)

编前语

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广东潮剧院名誉院长姚璇秋,因病于2022年7月2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

7月8日上午,姚璇秋同志告别会在广州举行,社会各界人士送别姚璇秋,一同缅怀这位精业笃行、艺精德劭的优秀文艺工作者。

斯人已逝,雅范长存。姚璇秋同志用质朴精湛的表演谱写潮剧艺术的璀璨篇章,用满腔的热情播撒戏剧传承的星星火种,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德艺双馨的深刻内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和精神财富。

本版特推出一组回忆文章,深切缅怀姚璇秋同志。

正顺伊始 剧院攸归 一世无前真不世

非遗传承 惟潮立命 斯人过后更何人

——沉痛哀悼姚璇秋老师

刚刚撰写了这副挽联,手机铃声响起。啊,是报社文友为秋姐约稿来了。秋姐遽然去世,真个惊动各界,一时成为共同话题,竟不绝如缕呢。几天前,她在海南恳切邀请潮人回汕头看戏,真挚的话语,正萦回于人们脑际;那奕奕神采,那炯炯目光,看得出她当时是那么兴奋。曾几何时,她竟然离我们而去,真的走何太急!

秋姐身上光环殊多,她的大德,她的成就,特别是她对潮剧的贡献,十分丰硕,这对我来说,确属无须置喙。故谨以三几件小事谈谈自已攸关,勉作宅心之论,庶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吧。

与秋姐第一次会晤,应是近50年前之事。当年,我完成了“接受工农兵再教育”,走出牛田洋任教职。一个周末,“挈妇将雏”,到位于新华对面的襟兄饶恕团长暨大姨姐李静家中作客。十分巧合,刚好姚璇秋大姐也前往拜会正顺老团长和“舞台姐妹”。其时,秋姐既“法曲久曾传海国”,且也“潮音今已动宫墙”;自己还曾从潮剧银幕上先后品赏过五娘、六娘的风采。其大名早就灌耳多时。近距离接触,该有多大的神气?

出乎意料,秋姐话虽不多,但平和可近,咨寒问暖,了无架子。听过静姐的绍介,她关切地询问牛田洋的军垦生活,还抱过我们那不满周岁的小犬子,着实亲热了一阵子呢。

秋姐出自农村底层,与我很有相近本色。质朴,不显摆,不做作。由于工作职责不同,彼此少有晤面。但可以说,每有交集,契合之意趣就不难自然而然产生。秋姐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于我,则最爱其所演绎的悲剧美。

我们知道,西方的古典悲剧几乎全是伟人的悲剧。中国传统戏剧的悲剧恰好与此相反,所描述的多是平民百姓的遭遇,弱以抗强的悲剧冲突。秋姐塑造的悲剧形象也是如此。

例如《扫窗会》,这是秋姐的成名戏。王金真手中的扫帚,正是她被害为奴的标志。她对它又恨又恼,用力抛却。但一想起后庭寻夫就全要靠它,于是在黑暗中焦急寻找,艰难摸索;纤纤十指,同飞舞的裙边,一齐翻动,如微澜,似涟漪。这细腻的表演,何其美也!这是悲伤之美。

又如《井边会》,荒野孤井,漫天飞雪,哀弦悲戚。随着后台传来的“苦啊”哀鸣声,李三娘肩挑桶儿,足移碎步,哀婉而轻悠地唱着上场。多凄美的悲剧形象。

这些足以引发观众共鸣的悲剧美,不知秋姐自身感悟如何,真想当面聆听。1989年年底,汕头市政府委派我带领潮剧院一团赴深圳慰问潮籍乡亲。难得秋姐同行。一路得暇,我问道:“您有否了解到,人们往往将潮剧的难为现代都市人所接受,归咎于潮剧的慢节奏。有的甚至说,李三娘的‘苦啊’,就是慢板典型。而我,却总听不厌呢。”秋姐慢慢地回答:“对,很多人都爱听。慢是潮剧的一种表演风格吧,特别是悲剧。慢有什么不好呢?”“是的,慢所带来的正是悠闲的情趣和优美的感受。”“大家在快节奏中工作,怎么还要快节奏地看戏呢?”“这是审美享受,总有人不懂。”心有灵犀啊,颇感难得。

此后,尚有几次与秋姐有所过从。让我印象较深的是1997年9月台湾之行。

此次潮剧赴台演出,秋姐随团,不能不说是一大亮点。前后十余日,演遍了台北等几大主要城市。秋姐并无出演计划;但每到一处,都安排秋姐上台亮相、讲话,宣传家乡、宣传潮剧。从热烈的掌声,从激动的喝彩声,看得出潮籍乡亲对秋姐的向往之情。

2015年5月9日,秋姐出席在汕头大学举办的全球汉诗总会成立25周年庆典暨第十二届国际诗词研讨会开幕式。当晚又出席了一团的演出晚会。大幕开启前,汕大杨应杰副院长临场介绍秋姐,秋姐在观众席中应声起立,含笑挥手,光彩照人。于是满场掌声响起。一时间,秋姐与来自海内外的诗词大家,与汕大到场师生,不觉融为一体,令人欣然。

第二天,我和总会秘书长等陪秋姐前往我的家乡蓬洲古城观风。我们瞻仰了大革命时代彭湃演讲所在的大榕树,参观了市郊农民协会旧址关帝庙和革命烈士柯梦仙故居,还游赏了唐陀题字的“颖川旧家”等大户宅院。在“荣美内”的井台旁,在我的怂恿下,秋姐爽然提起桶绳汲水,让我摄下了一幅现代版的“井边会”(见图)。“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多么写意,多么怡然自得。

秋姐晚年习书,这无疑大大丰富了她的晚晴生活。她还举办了个人书展,并结集梓行,邀我题句。谨以当时所撰“藏头诗”为本文殿后:

姚黄魏紫舞霓裳,璇饰梨园沁郁香。

秋暮氍毹情未了,书缘又结砚耕长。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