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照:刘小萱
韩愈刺潮八月,传道起文,劝农兴商,为潮州社会发展立下了“不在禹下”之功劳,为潮汕人民所崇拜,将江山都改姓韩——韩江、韩山。
韩大文豪的诗文中的不少古词语,也为现在的潮汕话保留下来。例如:
韩愈最先对潮州提问,其《泷吏》诗自问自答:“潮州底处所,有罪乃串流。”
又《舟泛洞庭》诗:“云山千万叠,底处上神仙。”
又《寄邛州周录事》诗:“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
又《寄白二十舍人》诗:“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底,潮音di7(地),疑问词,哪,什么;底处所,什么地方。有底忙,有什么好忙的。潮汕话还有“底 diang5(底+底侬的合音:di7+di7 nang5=di7 diang5,谁,什么人)、底个(什么:块物底个)、底块(哪里:底块伙、底块人)、底乜(什么:底乜人、底乜事)等。唐·颜师古《匡谬正俗》:“俗谓何物为底。”《通俗篇·语词》引王若虚《谬误杂辨》:“古言底物、底事、底处……皆训何。”这与潮汕话同。以“底”为“何”,大概是唐宋时语。唐·杜荀鹤《钓叟》诗:“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个鱼。”底物,就是什么东西。宋·范成大《双燕》诗:“底处双飞燕,衔泥上药栏。”宋·辛弃疾《南歌子·山中夜坐》词:“试问清溪,底事未能平。”
韩愈《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
人事,人情世故。世情练达、待人接物得体潮汕话称“人事好”,反之叫“唔晓人事”。
人事指人情事理后代沿用之,《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只是小的儿子不知人事,不知王老爹可肯要他做女婿?”“未通人事”“不知人事” 犹如潮汕话“唔晓人事”。不过,潮汕话的“人事”一词偏指交际应酬,待人接物方面,与古汉语稍有不同。
韩愈《李君墓志铭》:“五谷三牲,盐醢果蔬,人所常御。”
三牲,先秦祭祀已有三牲之礼,《礼记·祭统》:“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又《礼记·宰夫》:“凡朝觐合同宾客,以牢礼之法。”汉·郑玄注:“三牲牛羊豕为一牢。”现在潮人祭祀用的三牲,基本不用牛羊,而就地取材以猪(头)、三鸟(鸡鸭鹅)或者鱼代替。潮谚有“三牲敢食,钉球敢拌”,谓既然敢收人家的钱物,就得敢出头干事。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每旬遗书我,竟岁无差池。”
差池,差错。如:“伊做事上稳当,滴囝啰无差池(他办事最妥当,一点也不出差错)。”潮谚云:“临檐水,点点滴,滴滴无差池。”(比喻家庭教育上一代影响下一代,润物细无声)唐宋及以后都使用这个词。《水浒传》第八回:“令爱嫁事小人,已至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也作“差迟”。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今夜三鼓漏点中半,公能独步至园,则老兵当有一言授公。苟少差迟,则遂成虚矣。”元·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廉颇多有差迟,今日叩门负荆请罪。”按,“迟”和“池”一样都是澄母字,依规律都能读di5(池)。
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爬痒,潮音bê5 zion6(扒上),搔痒。这是个唐宋时语。宋·黄庭坚《送吴彦归番阳》:“诗句唾成珠,笑嘲惬爬痒。”周亮工《书影》卷四:“周道南夜坐爬痒口号云:‘手本无心痒便爬,爬时轻重几曾差。若还不痒须停手,此际何劳分付他。’ ”《广韵》平声麻韵:“爬,搔也。”
韩愈《寄卢仝》诗:“一女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
赤脚,旧称婢女,宋·苏轼《送碧香酒与赵明叔教授》诗:“不羡紫驼分御食,自遣赤脚沽村酿。”《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将次天明,老妪起身,蓬着头同一赤脚蠢婢,赶二猪出门外。”“赤脚”指婢女出身的妾,是“赤脚婢”的省略语,因为过去不少随阿娘(富家小姐)嫁过来的 “赤脚”被丈夫收为妾,所以潮汕话也称妾为“赤脚”,是引申义。
韩愈等《纳凉联句》:“车马获同驱,酒醪欣共欶。”
欶,潮音suh4(素4),吮吸。如:“欶蔗批(吃甘蔗时把甘蔗皮的的汁吮干)。”《说文·欠部》:“欶,吮也。”段玉裁注:“口部曰:‘吮,欶也……《通俗篇》:‘含吸曰欶。’”《集韵》入声屋韵:“欶,吮也。”字也作“嗽”,《广韵》入声屋韵:“嗽,吮也。”潮音应切sog4(淑),今读su4(素4),音稍转。
韩愈《赠崔立之评事》:“墙根菊花好沽酒,钱帛纵空衣可准。”
沽酒,看来韩愈跟李白一样也是个酒客,没钱沽酒就典当衣物换酒喝。后代沿用此词,《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身边藏下些散碎银两,都用尽了,连身上外盖衣服,脱下准了店钱。”准,当做,如:“只个手表准作一百银还你(这只手表抵成一百块钱还给你)。”
韩愈《别知赋》:“山磝磝其相轧,树蓊蓊其相摎。”
摎,潮音lao1(劳1),相交,相混。“相摎”,犹潮汕话说“相交摎”,互相纠缠也。《玉篇·手部》:“摎,力周、居由二切,绞也。”又指相混合,《太玄·摛》:“天日错行,阴阳更巡,死生相摎,万物乃缠。”范望注:“摎,犹相扰也。”《集韵》平声爻韵:“摎,物相交也。”
韩愈《广宣上人频见过》:“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裨,潮音bi1(碑),裨益,增补,帮助。如说:“个裙裨条边落去幺好看(这裙子再镶条边儿更好看)。”也作双音节词“裨补”。唐·谷神子《博异志·沈恭礼》:“忠义进曰:‘君初止此,更有事,辄敢裨补。’”《说文·衣部》:“裨,接益也。”王筠句读:“以接说裨者,字从衣,谓作衣者遇短材,别以布帛接之也。”此说与潮汕话合,有引申为增加补益。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