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0年的中山公园牌坊照片(陈嘉顺 藏)
谭延闿题写的中山公园牌坊(林晓军 摄)
作为“学党史、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11月27日,《书法景观与城市变迁:汕头文化意象的建构》专题学术讲座在市彬园警史馆举行,此次专题讲座邀请了军事科学院党史军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史学博士陈嘉顺主讲,阐述汕头书法景观是伴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现象,是文化意象的建构。我市文化部门相关领导,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会和我市各高等学校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喜爱潮汕文化的市民代表到场参加讲座。
书法景观融化为城市生活文化意象
随着景观研究的深入,书法景观成为近年来专家学者开始关注的一个专题。书法景观由成批的书法作品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体展现而形成的空间环境,具有特殊视觉性和地方感的空间环境,是书法家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完全可以通过该城市拥有名家书法的多寡来衡量。”陈嘉顺表示,从书法的角度研究汕头城市景观,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不同时代对于书法的不同应用。汕头作为近代通商城市,清末的名家书法相对罕见,只有光绪皇帝于光绪四年(1878年)为关帝庙、老妈宫题写“威昭百粤”和“珠海镜清”两个牌匾。
谈及书法景观与城市变迁,陈嘉顺认为,生活中各种商业街招因为商业活动的需要而引人瞩目,特别是出自名家之手的街招,更形成一道通商口岸繁荣的城市景观。民国年间,汕头不少名家书法都与纪念孙中山先生相关,形成了独特的书法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不断变迁,特别是1949年之后,大量名家书法作品被规范的宋体字代替,建构起新的城市景观,名家书法慢慢退出日常生活,重新建构的景观被赋予新的象征,融化为当代城市生活中的文化意象。
讲座中,陈嘉顺从“商业街招与名家书法”“名家书法与纪念孙中山”“景观变迁与字体变化”“景观变迁与文化意象的建构”等四方面展开论述,指出了书法景观实际上是各种社会活动开展的舞台,他认为,从汕头的书法景观可以看出城市面貌发生的变化,并成为一道靓丽、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
名家书法构成汕头商业街招景观
“在商业街招方面,有不少招牌深入人心,成为老汕头人记忆中的景观,但在档案文献中并没有记载,只能从传世的照片和口述历史中去体会。”陈嘉顺认为,在因商而兴的汕头,传世照片和口述历史故事同样作为城市景观研究的重要文献,是人们捕捉城市景观变化的途径。
在1920年的老照片中见到,名家书法与商业街招审美趣味上趋于雷同,书写者多是走方正厚重的楷体风格。1930年,当时“振源公司”四字商号名称换上书法大师于右任题署的行书,雄强豪放,体势洒脱,意趣盎然。据介绍,当时每个字放大为近2米,采用新工艺,制作为铜字后装置在该公司临马路的四楼晒台上,让顾客在远处就能望见。
因为汕头与上海、天津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唐驼、华世奎等津沪书法家在潮汕留下了不少作品。“1932年开业的‘南生公司’四字由上海著名书法家唐驼所书,唐驼是江苏武进人,原名守衡,因背驼而号唐驼,是中国近代印刷业的开拓者,他为各类图书题写书名,也擅榜书,其楷书结体端庄,笔势遒劲,俊健干练,为商人所喜爱。”陈嘉顺说,德兴路的“萧广丰泰”酒行和永兴八横街的“德茂泰”酒行,其门外悬挂的竖直传统古典木匾黑漆金字招牌,是天津著名书法家华世奎所书正楷。华世奎官至三品衔军机领班,为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书法宗颜真卿,功力深厚,天津商店招牌,多出其手。
据记载,于右任、唐驼、华世奎等分别代表了民国时期不同身份的书法名家。于右任是其时现职高官、唐驼是上海名家、华世奎则是遗民,几位书法名家共同构成了汕头商业街招的一道景观。当照片和口述故事被讲述和传播,为更多人所了解,就形成了汕头独特的文化意象,影响至今。
景观与字体承载满满的城市记忆
城市景观建构离不开文字、声音或图像。随着社会变迁,景观与字体也发生了改变。汕头城市景观上的名家书法,绝大部分在城市变迁中都发生了变化。
民国时期,对孙中山的纪念有多种形式,如以“中山”命名建设的公园、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道路等,以文化为载体,用丰富的方式弘扬孙中山精神。据记载,孙中山曾三次莅临汕头,对汕头港和潮汕铁路建设进行规划。
中山纪念碑于1931年10月10日落成,位于汕头市政府大楼前围场正中,与中山公园遥遥呼应。在汕头,中山公园、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亭这三处纪念孙中山的建筑空间上所附带的名家书法,既是汕头社会生活和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录,更承载了汕头城市近一个世纪的记忆。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