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春节,潮剧艺人最尊敬的郑一标导演到宿舍拜访同事,顺道来到我家。恩师到来,我这个受过他多次调教的调皮学生,顿觉局促不安。我知道老师写得一手好字,就大胆请他赐我墨宝。“拿纸笔来!”他十分爽快地应允了。只见他挥毫疾书,用行草书写下郑板桥的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中。

郑老赠我这首诗,既是对我的勉励和鞭策,又是他高尚的人格艺德的写照。郑老昔年放弃了富裕安逸的生活,半个世纪如一日,将自己渊博的学识和宝贵的精力无私地献给潮剧事业,他“咬定青山不放松”,总是恪守自己做人事艺的原则,我有幸在他导演下塑造过好几个角色,各方面的进步都离不开他的启发和教诲,同时也被他在导演艺术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所感动。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回忆一下郑老当年为潮剧移植《杜鹃山》的事。

1975年,广东潮剧院恢复建制之前组建汕头地区青年实验潮剧团,为了赴省参加文艺汇演,剧团决定排演样板戏《杜鹃山》。当时任团长的陈炳光特邀郑一标前来当移植导演,即所谓“圈戏”。郑一标对潮剧发展的累累业绩深深地刻在众多受过他教益的演职员心头,一听说郑一标要来当导演,全剧组都异常兴奋,大家练腰腿、吊嗓子、背台词、认真看电影,等待他的到来。

郑一标终于来了,大家发现,他的头发花白了许多,本来很瘦削的身躯也弯了许多,未有变化的是清亮的眼神和有如讲课一样的导演方法。郑一标的第一场课是剧本分析。他告诉我们,革命样板戏对中国戏曲进行改革,又发扬了戏曲自己的优秀特点。我们学样板戏也要学习这种精神,要发扬潮剧的特点,不能演成京剧。比如有些唱词不是潮剧的韵脚,就应该改过来,有些音乐也一样要改一改,不然就太生硬了。我们要发挥理解力、想象力、消化力,把这台戏搞好。接着,他开始对剧本进行深入分析,从时代背景、主要事件、矛盾冲突到各个人物的性格、地位、情感等都解释得十分透彻,使我们听得入了神。在此过程他还不时让演员谈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理解,对的充分肯定,错的当即纠正,甚至引用古文进行启发引导,加深大家的理解。

整个《杜鹃山》的排练过程都贯穿着郑一标的独特见解和处理。比如,他说有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要磋商,杜妈妈一出台就应该是一个山里人,而不能老是想表演一个革命母亲。李石坚是个农民石匠,其特征和气息与城市工人是不一样的,自卫军郑老万则是一个忠厚的农民,他用烟筒吸烟应有十分平常自然的土里土气的样子,不应该老是摆架势,端着一副农会头的官架子。这些话都使我们感到新鲜和震动。

戏排到第三场党代表柯湘击败温其久的阴谋之后,田大江在柯湘的感召下自觉要求参加这支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队伍。柯湘说:“大江同志,欢迎你!”众战士也跟着说:“欢迎你!”。这段戏排后,郑一标眉峰紧锁,“停!”他觉得戏发展到这里节奏上不去,气势很不足,怎么改进呢?这可是一字一句都改动不得的革命样板戏啊!我们不知如何是好,静静等待他拿主意。他沉吟良久,开口说话:“欢迎田大江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共同心声。从戏的节奏上来讲,这里也必须上行,应该形成一个强烈的情绪高潮。故此,紧接着应是积极分子李石坚郑老万深情地喊‘欢迎你!’,在场的自卫军战士也要禁不住跟着大喊‘大江同志,欢迎你!欢迎你!’”他一边讲解,一边十分激动地示范,那振奋高昂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演员,大家也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欢迎你”的余音久久回荡着……郑一标又说:“只有加强‘欢迎’的力度,才能构成感情的高潮,这段戏的节奏才推得上去,也只有这样的气势才能感动观众。”他的话很灵验,每当戏排到这里,大家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经过郑一标的“圈戏”,潮剧移植样板戏《杜鹃山》终于完成任务,在广州红旗剧场演出获得很大的成功。这是郑一标继执导《陈三五娘》《苏六娘》《闹开封》《闹钗》《扫窗会》等许多名剧之后对潮剧的又一贡献。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