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声唱片《陈三五娘》封面
11月25日,我应韩山师范学院吴榕青教授之邀,为该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主讲《潮音戏脉流芳——20世纪潮剧经典剧目沿变和赏析》讲座,前部分讲述《柴房会》《桃花过渡》《荔镜记》等潮剧经典剧目在20世纪的沿变;后部分结合唱片、电影、磁带、音碟、广播、网络等,讲述潮剧音像的传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潮剧灌录了大批粗纹唱片。《中国唱片厂库存旧唱片模版目录》书中“潮州剧、潮州音乐”目录下,共收录百代、华声、胜利灌录存版的400多张唱片。这只是潮剧灌录唱片的沧海一粟,但其数量在该书收录的地方戏曲中仍然名列前茅。在海外出版的粗纹唱片数量更为多,有数千张以上。一出本戏的唱片,数量往往有十多张,如老三正顺香班《掷娇媚》,有20多张唱片。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潮剧灌录了大量密纹唱片。以中国唱片社为例,《中国唱片密纹唱片模版目录1958-1980》共收入40多张潮剧密纹唱片。艺声唱片(在香港出版发行的中国唱片社的副牌)面向海外发行,所出版的潮剧密纹唱片更多,大约90张。香港及海外的唱片公司,如玛丽莎、香港文志、东南亚唱片公司(T.N.A)等,出版了合计数百甚至上千张密纹唱片。这些唱片收录了当时中国内地和香港、东南亚的知名潮剧团的节目。
1970年代到1990年代,潮剧盒式音带流行。如中唱广州公司出版潮剧磁带130多盒,位居戏曲类节目首位。东南亚唱片、文志唱片、广东音像、汕头海洋音像等,也出版了数量可观的潮剧磁带。另外,1950年代到1980年代,有线广播、无线广播广受喜爱。汕头电台采录并播放的潮剧,成为影响潮汕数代人的精神食粮。新加坡丽的呼声有线广播的潮剧节目,为潮人喜闻乐道,时间持续近三十年。2004年10月,潮州戏曲广播开播,潮汕的收音机走俏脱销。
1980年代到20世纪末,潮剧音像的载体还有录像带、音碟、影碟等。这一时期潮剧拍摄了众多舞台录像,其中不乏经典之作。进入1990年代,潮剧磁带、录像带转为音碟、影碟,受众更为广泛。21世纪以来,网络是潮剧音像的传播主力之一,这些节目现在仍受欢迎。
在网络出现之前,潮剧电影是潮剧的得力传播媒介。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中国内地的潮剧团体拍摄了《火烧临江楼》《苏六娘》《荔镜记》等9部潮剧电影,收录了11个剧目。香港由于文化输出得天独厚,从1960年代至1970年代共拍摄了160多部潮剧电影,其中名女小生陈楚蕙拍摄了60多部。这些潮剧电影影响深远,以姚璇秋主演的《苏六娘》为例,1960年7月在中国香港率先上映,8家戏院同时放映。稍后在内地上映,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尤其是在农村,村民几乎通宵达旦争观影片。1960年10月在新加坡首映,连映了72天593场。海外部分原来以广东汉剧为主要演出的团体,也因为潮剧电影的冲击,转而改演潮剧,并延续至今。
潮剧作为潮汕文化的载体之一,承载了方言、音乐、掌故、风土人情等积淀,是联络海内外潮汕人乡情乡谊的纽带。潮剧是我们的乡音,也是一种心声,愿我辈莫轻视。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