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讲述汕头戏曲学校参加全省会演获得赞誉一事。实际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潮剧活动是相当吸睛的。潮剧拍成艺术电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当时,《火烧临江楼》(1958年)、《苏六娘》(1959年)、《告亲夫》(1960年)、《荔镜记》(1961年)、《韩江花似锦》(包括《闹开封》和《王茂生进酒》,1961-1963年)、《刘明珠》(1964年),这几部潮剧影片在海外有很大影响,不仅引起观众对潮剧的热爱,还促进了潮剧在当地的发展。

介绍汕头戏曲学校的纪录片投拍于1960年底,1962年初次发行。片中除了介绍汕头戏曲学校和现代艺术教育方法教学外,还记录少年班学生演出的《芦林会》《刺梁冀》两个折子戏。这两个折子戏,可算是当时学校教学成果的代表。

要拍电影,舞台版《刺梁冀》要压缩时间,吴峰负责修改剧本。陈邦沐仍是在徐坤全师父的身边,日复一日地纠正每一个动作,要出手纯熟、稳当。到拍电影这会,陈邦沐17岁,才开始长个儿。

最先拍的是两个折子戏。剧组进驻的时候,广东潮剧院青年剧团也在珠影拍《告亲夫》,正拍到最后一场的公堂戏。

当时是在广州珠江电影厂摄影棚拍摄。那天要拍出场一段戏,即“府前卖卜”,要现场录音。剧组受到关照,晚饭有鲫鱼,算是见荤了。谁知吃饭的时候,陈邦沐给鱼骨卡到。大家有点慌,一切就绪等开工,若是因此耽误拍摄,得浪费多少钱。到了晚上七点多,开始化妆。香港新联公司的录音师听说陈邦沐晚饭没吃东西,拿了一盒饼干给他。来拍电影之前,因为是与香港合作,有强调纪律,其中有一条是“不得接受外来赠送”,陈邦沐记得,不敢拿。当时是翁炳林老师照顾他,就去请示郑文风校长。郑校长表示:特殊情况,可以拿。这才吃了。当晚也如期完成任务。吴南生陪着蔡楚生来看望大家,蔡楚生是中国进步电影先驱,是潮阳人。

《刺梁冀》拍了20多天才杀青。《芦林会》的人物不多,只有两人,不用10天就收工。次年,再拍戏校的教学、生活。集合了以上三个内容的艺术片正式定名《乳燕迎春》,于1962年正式发行。

出于成本的考虑,在香港发行的电影是单色的,要等到20世纪80年代,在内地发行的时候才改为彩色版。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