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 闽南与潮汕两地血缘相亲同源同俗,在民间信仰等有着很多相近以至相同之处,尤其是对海上保护神妈祖的信仰更为突出。可以说是一样的妈祖,一样的海洋情怀!专家指出,潮汕地区众多的妈祖宫庙,与历史上福建移民入潮有直接关系,也是潮汕沿海民俗信仰的集中体现。 如今,人们对妈祖的信仰已远远地超出了消灾祈福的意义。而寻根问祖,眷恋家园的感情占据了主导地位。“妈祖信仰,不只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民俗,一种文化积淀;而且是一种民族血脉,也是加强海内外同胞、侨胞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道桥梁。” 最近在奔赴福建莆田湄洲岛采访期间,当地政府部门人员告诉了记者这样一个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唯一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妈祖故里是莆田湄州岛 “妈祖是神的名字,其实她是一位真真切切生活在宋代的人。”莆田当地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她姓林名默,人称默娘。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廿三日生于福建莆田湄州屿黄螺村林家,雍熙四年(987年)逝去,在世仅28岁。传说她自出生至满月都不啼哭,父母便给她取名默。作为“人”的妈祖,她勇敢聪慧、事亲至孝、乐善好施,尤其热心扶贫济困,救助海难,受到人们普遍的敬重与感戴。当她为救海而捐躯之后,人们无法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都认为那是她道行圆满,羽化升天了。于是就在湄洲山上盖了一座小祠庙,把她当作“神女”来奉祀。南宋著名文学家刘克庄就用“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的诗句,点明了妈祖由人变神的史实,并点明妈祖信仰肇自湄洲。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700多年间,妈祖受到皇帝的褒封多达36次,封号由二字累加至64个字。”莆田当地有关专家对记者说,每一次褒封的背后都有一段妈祖灵验为民众做好事善事的传说,每一次的褒封又都将妈祖的地位不断提高,直至无以复加,最终树立了妈祖作为唯一海神的至高无上地位,并广为后人传颂。 每天都有潮人来拜妈祖 “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所有妈祖庙的祖庙,其它地方的妈祖是从这里分灵的。”日前,记者专程从莆田市区过海前往湄洲岛采风发现,这里天后宫等处朝拜妈祖者摩肩接踵,场面十分热闹。 现场湄洲妈祖祖庙监事会监事长黄文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妈祖文化在闽南和台湾更为盛行,目前台湾有登记的妈祖庙便有2000多座,而且是从这里‘分灵’过去的。“即使这样,前来湄洲岛朝拜妈祖的台湾同胞还是几乎每天都有,有时一天更是多达上千人次。” 黄文富还对记者说,潮汕地区到此朝拜妈祖者也不少,他们有的是随旅行社而来,有的是自驾车来的,同样几乎每天都有。“我自己也去过潮汕地区交流妈祖文化,发现汕头等地的妈祖庙也较多,不少妈祖宫庙修建得还比较漂亮。”如汕头妈屿天后古庙扩建后,石雕艺高,木刻精细,嵌瓷技巧,金漆工美,近观工艺独特,远望富丽堂皇,是一座极具潮汕特色的古建筑庙宇。 闽人入潮妈祖也“移民” 的确,潮汕地区有较多的妈祖庙,主要分布在澄海、饶平和汕头市区等地。潮汕地区的妈祖信仰与福建移民入潮也有着直接关系。姓氏源流研究专家吴奎信教授指出,宋以后,福建移民入潮源源不绝,福建的民间信仰也随移民而传播至迁入地。潮汕各地的天后庙,其历史大多便可追溯到宋元明时期。 “宋末,莆田是全国抗元最惨烈的一个地方,明朝,倭寇数次洗劫莆田,莆田在宋末和明朝两次被诛城,很多人为了避难移民外地特别是潮汕等地。”另外一名专家也认为,这些移民被迫背井离乡,他们怀揣香土、妈祖令旗、神符,寻找到新的家园。在潮汕等地落脚后,为了答谢妈祖,也为了寄托对故土的思念,他们倡建妈祖庙。而由于妈祖信仰包含了向善、助人、抑恶等中国传统美德,容易被人接受和认可,很快在潮汕等地得到了传播发展。 樟林妈祖成了“胶己人” 闽南与潮汕地区民俗习惯相似,以两地民众对海上保护神妈祖的信仰表现得尤为突出。据闽南文化研究会专家杨浩存介绍,潮汕的樟林古港作为潮汕地区古时对外贸易、海外移民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自从福建湄洲迎进妈祖后,就彻头彻尾地浸透了“潮味”。特别是樟林港姓林的族人和“她”攀了亲,一直说“她”是“胶己人”,并亲昵地称她为“姑母”。当地还规定族里谁家娶新媳妇,第二天一早新娘一定要捧一盘大桔,一盆清水到庙里,替“姑母”洗脸梳妆,孝敬“姑母”,这一民俗也传遍潮汕各地。 专家指出,妈祖信俗浓缩了中华民族“立德、行善、仁爱”的传统美德和精神价值,这也是妈祖文化的内涵。而新华社福建分社原副社长、高级记者王炜中也认为,妈祖除了受到海内外许多华人崇拜和敬仰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一种舍己为人的文化精神,潮汕人在朝拜的同时,也应该对这种文化加以思考,并形成积极向上的凝聚力!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