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近千元一件的唐装成了无可替代的“年服”;“以结表情,以结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中国结,成为人们首选的年礼,过节的形象代表;福字、对联等民俗味十足的物件比往年更受欢迎……马年新春,民俗热大有回归之势。
    俗文化透出浓烈底蕴
    民俗活动服务于时代,服务于人民。今年是中国民间艺术旅游年。报载,壬午新春,天南地北,风俗各异,好戏连台:北京,在“土得掉渣儿”上做文章,“太平鼓点敲新春,百业幌子展民俗,祭天仪仗古风存”,京城庙会保守估计多达30处;天津,民间花会踩街热闹非凡;杭州,西湖断桥风筝竞飞;成都,传统灯会龙马精神……千般花样,万种风情。年节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充分民俗化,给民众带来了一种特殊的亲和力。
    汕头也不例外。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石炮台公园举行的首届汕头民俗文化节,也呈现多年难得一见的火爆景象:游人接踵,比肩靠背,喧声震耳。游客发现,花灯、武术、灯谜、泥人、戏装、盔头、纸影、陶塑、字画、风味小吃、工夫茶艺等全聚到一起了。潮乐曲目欢快清雅,袅袅动人;有名的说书艺人陈四文、胡奇、杨俊又站到了讲古台;身着潮汕传统服饰的姑娘手持竹骨纸灯等演绎历代元宵灯节演变,展示“渔家潮情”、“农家风韵”;五六百名小学生和幼儿举行地道的民间花灯巡游……游艺活动增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人群特别是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引起人们对地域文化和民族优秀传统的关注和尊重;通过对潮汕民俗文化的挖掘,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说,这是对潮汕民俗文化的提升,也是对今后潮汕民俗文化的走向作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流行民俗就是流行民族自信
    民俗,一经形成便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潮汕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潮汕昔因客家人南下,宋室南迁,明室南来避难,战乱较少,是中原文化的藏龙卧虎之地,民俗资源丰富,品种众多。岁时节俗、礼仪习俗、用品服饰等均有特色,自成体系:既有驷马拖车、四点金等民俗建筑,又有水布、市篮等民俗用品;既有吃七样羹、食冬节丸等饮食习俗,也有做四句、吃丁酒、食红桌、出花园等婚娶、生育习俗;有赛花灯,游标旗等游艺民俗,也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仪。等等。“惟其文化特质深深扎根于最广泛、最经常、最普通的日常风俗社会生活中,也就最具顽固性、渗透性,拥有为数众多忠实的文化维护者和实行者(陈泽泓:《潮汕文化概说》)。”
    好的民俗,就其大众性和普遍意义来说,就是一根硕长的看不见的纽带,连接着普罗百姓的心,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种认同态度的本身就是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尊重。北京的民俗学家崔普权说:“流行民俗就是流行民族自信。”华东师范大学博导、民俗学专家陈勤建也说:“民俗文化不止是民间风俗,更是一种生活的记忆。一个国家国力越强大,越会对自己固有的文化系统充满自信。”他指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变迁,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立场发生着剧变。随着加入WTO,人们对地域文化、民族优秀传统的关注和尊重,会倾注越来越多的热情。应该说,今春首届汕头民俗文化节的盛况,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风俗当随时代
    然而,关心潮汕民俗文化的人们也不无忧虑:民俗热尚仅仅停留在某个节庆活动上;真正代表潮汕民俗精华的民间百艺如今露脸的寥寥无几;古老文化与现代商业载体如何结合?不少独特的民间艺术如潮汕纱灯、潮州歌册、彩青景等已频临失传,固有的潮绣、潮彩、金木雕、石雕、嵌瓷、漆画、剪纸等工艺传人日稀。不少具有重要价值的潮汕文化遗产已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不少民间老艺人在无声无息地逝去,他们带走的是一种又一种的潮汕民间艺术。再有,在民间文艺、民俗学的创作、搜集、整理和研究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对民俗文化现象的罗列多,而对这些现象的深层次的人文心态及历史根源、社会影响则未能深入展开研讨等。
    去年当选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强调,人们应该反省民间文艺在一个民族里的意义。他说,“进入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把历史的一切创造作为一种文化财富。”当中国去年以一系列的成功,如正式加入WTO、北京获得奥运主办权等而令世界瞩目时,唐装与中国结大行其道。更有消息称,全世界的人如今也跟着我们一起过大年。前些日子,欧洲一家电视台的女播音员都穿着唐装播新闻;美国、加拿大的邮政当局先后为庆祝中国农历新年而设计发行马年邮票。有意思的更是一位德国记者,他在报道中居然把德国前总理科尔、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波兰作曲家肖邦、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等都根据中国农历安上“马”的属相。这一切都证明,“越是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文化的大走向越是本地化。”
    潮汕民俗文化有待整合包装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延续而创造,继承以发展。弘扬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是为了建设当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视发展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今天尤有重要的意义。
    汕头是国家命名的优秀旅游城市。在近日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李春洪市长指出: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汕头旅游的文化含量,大力发展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努力培育旅游业的新增长点。而在不久前举行的《汕头市旅游发展规划》评审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认为,汕头应紧紧把握民俗化与独特性,将分散的民间文化集中起来,进行包装推介,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风俗当随时代,民俗应该得到利用。有关人士认为,潮汕民俗文化独有特色,资源并不逊于人家,足能凝聚市场人气,刺激假日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兴起。关键是缺乏整合,有待包装。潮汕民俗文化亟待开发。他们呼吁有关部门关注脚下这片沃土,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搞好民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里面包括:实施潮汕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工程,进行潮汕民间文化抢救性的普查、搜集、整理和编撰;致力开展对民俗文化的宣传、推介和普及,培养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将民俗风情编进学校乡土教材等等。以唤起人们对潮汕民俗文化倍加关爱和珍惜,让其得以弘扬和留传。

你是本文的第801位读者
来 源: http://stzy.shantou.gov.cn/in/invest/
作 者: 易迩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