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振林收藏了一些珍贵的老相机
李振林收藏了一些珍贵的老相机
李振林收藏了一些珍贵的老相机
李振林曾维修过哈苏相机
坚守相机维修手艺
不大的工作台上,摆着多部待修的相机以及各式各样的维修设备、配件,李振林拿着螺丝刀专注地摆弄着相机……
作为一名维修相机的手艺人,李振林入行已近30年。从机械相机到数码相机,从高峰期的开办3间维修店、月维修超过千台相机,再到如今的坚守,李振林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他坚信,相机不会随着时代的久远而淘汰,因为它承载的是美好的回忆,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无论如何,他都会努力守着当初那份执着。
老式相机结构复杂,维修是一门精细活
1993年10月,家在福建厦门市同安区的李振林来到汕头找工作,先后在汕樟商场和京汕商场相机专柜学习相机维修。李振林刚开始学习相机修理时,市面上销售、使用的都是机械相机,汕头的许多摄影爱好者偏好购买国外名牌产品,不仅结构复杂,而且价格昂贵,这迫使他一开始就从高起点打好基础,在学习修理的过程中常为一个小问题琢磨很久。
李振林告诉记者,当初学习修理相机,是从机械相机入手的,国产机械相机有江西的凤凰、上海的海鸥,进口的有尼康FM2、理光2000等,还有更少见的日本玛米亚中画幅照相机、德国禄来和瑞典哈苏相机等。
“相机修理行当中,机械相机是最难修的,是一门精细活。它的结构很复杂,以海鸥相机为例,全部拆开就有1000多个零件,仅大大小小的各种螺丝就有几十上百个,最小的只有0.5毫米粗细,稍不小心就根本找不着了。而且它们都是细牙螺丝,以前也没有网购,一旦丢失了根本无法找人加工生产。”李振林回忆说,当时各种零件和螺丝摆在工作台上,有时候光看着就让人头晕。记得他当学徒时采取的是死办法,将它们全部标号,一一对应,以确保装配过程中不会错漏。
“以前的机械相机机身材质都是铝合金或不锈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潮汕地区常年温度、湿度、盐分都较高,容易坏的部位是防震胶老化、快门弹簧卡住,或者镜头、反光板出现霉斑,后来的电子相机使用保管不当,电容也容易发生漏液。”李振林说,由于耗费的时间长、花功夫,当时国产相机的修理费一般要100多元、进口的要300多元。但与一台新国产相机售价六七百元、进口相机数千元相比,很多人还是会选择送修。
一双巧手“医到病除”,当年高峰期每月修理逾千台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相机技术从机械到电子再到数码在不断演变中,功能越来越丰富,技术也越来越复杂。”李振林说,2001年他为了全面掌握相关的最新知识,报名到机械工业部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参加培训班学习,专攻尼康相机的维修技术;后来再度进修,获得了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证书。
2004年,李振林开始自己经营专业相机维修店“标达数码”。由于技术娴熟、口碑好,不仅在市区的相机爱好者中广为人知,连周边县市的摄影发烧友都大老远跑来请他修理相机。2005年左右,市场上开始出现数码相机。因为数码相机精细程度高,一旦被水浸、受潮、碰撞甚至挤压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但很多“疑难杂症”到李振林手里很快就“医到病除”,他的名气在相机维修界逐渐传开。
高峰期李振林在潮州、潮阳等地都设有分店,仅市区总店就有4名维修师傅。“记得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三四十台相机送来修理,月收件量曾超过千台,其中有几百到一两千元的卡片机,也有几千到数万元的专业单反数码相机。包括我在内的4名维修师傅每天从早上9点上班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有时仍忙不过来。”让李振林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遇上台风天,为了不耽误客户的使用,他仍坚持到店工作。没想到这种天气里,仍有两名顾客上门送修相机,说不及时送修怕机件进水。这令他感动之余,也深深意识到摄影爱好者对相机的痴迷和爱护。
每台相机都有“生命”,将其“激活”时最为开心
在李振林的店里,记者看到,工作台上、橱窗里到处是各种型号的相机、镜头,网上售价近1.5万元的佳能“小白”(专业防抖远焦镜头)和价值几万元的专业相机都静静地躺在玻璃柜的一角。专业维修设备琳琅满目:负压无尘维修室、五轴防抖调整装置、电路主板维修设备、软件编程器……
“一台相机拆开了有很多零件,这还只是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电路软件测试、调试部分。加上几十年来国内外各种相机型号很多,所以每接到一台需维修的相机,我都要花心思去想怎样尽快找出问题并修理好。”李振林说,一直以来,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坚持边工作边学习,不断充电以适应新形势的挑战。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出现后,李振林的生意渐渐淡了下来。据了解,原来市区有10多家相机维修店,但现在所剩无几,从业人员不少也已转行,想找年轻一代“接班”更是难上加难。“影楼、冲洗店、一些企业或者摄影爱好者等都拥有专业或高级的相机,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自然得找人修理,所以现在送修的相机仍然有,只是相比以前少多了。”李振林告诉记者。
虽然生意大不如前,但李振林却一直坚守着。这间小小的店铺,是他一辈子的事业。“相机用久了,自然与人产生了感情。而我修补的,其实就是他们与相机之间的感情和回忆。”李振林表示,每台相机都是有“生命”的,将其“激活”时自己最为开心。这份美好的事业,只要有可能,他会一直做下去。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