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讲到小学六年级的陈邦沐看到潮阳元华剧团招收演员的“街招”后前往报考,与其他三个孩子一起被吸收为演员,正式入行一事。

小邦沐初到元华剧团,才第一次认真看完一个戏。他坐在大幕后大鼓脚,那晚演出《牡丹园》,他好奇地看到,出棚前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一上台就变成另一个世界的人,有的台前是死敌,回到后台却若无其事,说着笑着,有的翻着跃着,有的装模作样,小生阿旦水袖要这样甩,有的要耍扇子,有的要挂须,一步之隔,两个世界。他在想,这么多角色,我以后要演哪一个……

老丑师父周芝圃打扮停妥,候台,看到邦沐就对他说:“弟啊,你今夜来出棚!”看邦沐身子一缩,头摇个不停又逗他:“来牵我出棚!”他演的是青盲。那时邦沐觉得演戏是件有趣的事。

到剧团那天是14日,到了16日,邦沐就能领到剧团发的生活补贴。吃住免费,还有每月6元的生活补贴!作为剧团人的优越感,一下子油然而生。

来到剧团后,天天就是看戏、看师兄师姐们练功,熟悉剧团生活。剧团的人自觉做事,吃早餐的时候,有早起的人已经去田里开嗓吼完回来了,早餐过后,入团不久的学员就老老实实地跟着团里的老师父一字一句地学唱曲念白。

四个新入团的孩子没有具体的安排,但也懂得有样学样。看师兄师姐们踢腿,踢得老高,眼里露出渴望,师姐就耐心地告诉他们,要先压腿,先把腿压软了,才能踢得高。邦沐个子小,就在戏囊上垫了块布,把脚搁上去压着。

5月份一到,拿到前半个月的生活补贴,师姐就告诉他,得去剪两尺布来做练功裤,并带他上街挑布,过两天,师姐就把缝好的练功裤给他。

元华剧团前身是桑田中元华竹囊班,1955年春改为元华潮剧团,1956年转为地方国营。潮阳人素喜戏曲,有业余潮剧团50多个,元华是当地唯一的专业剧团。那时元华剧团几个戏《小鹏儿》《杜王斩子》《牡丹园》和一个现代戏《滨海风潮》是常演剧目。

邦沐在剧团里见到当初面试他的先生林玉武,是剧团里的作曲和司鼓。除了他,剧团还有一位林锡有,也是作曲、司鼓。

那个演小鹏儿的童生叫林素如,连邦沐都看出他演得好,还有女小生少玲,与郑淑卿演《牡丹园》,范儿很潇洒,郑淑卿是元华剧团的头牌。有个演老生的叫明强,演《十五贯》里的况钟,十分地出色。后来广东潮剧院青年剧团来调了王志龙、林素如、丰潮、少玲、春娟等十几个人,要调走明强的时候,元华剧团死活不给,结果保了下来。

邦沐几个在元华剧团没待多久,总共待了40天,就被送走,前往汕头戏曲演员训练班培训。但后来元华剧团也没能要回陈邦沐,这是后话。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