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剧《大难陈三》,溯源和明代嘉靖本《荔镜记》、万历本《荔枝记》有关联,《荔枝记·第二十四出》对应《大难陈三》。自明代中期以后,由于礼教观念的改变,有关“陈三五娘”的戏曲演出屡被禁止,上演的戏出也趋于消减。
清末李万利潮城财利堂藏版《荔枝记》,收录陈三相思、挑花大难、会合佳期、托媒迫娶、闻报断约、粉墙相待。可能彼时只演以上六出,其他出已息演。到20世纪上半叶,仅剩《大难陈三》偶有演出,戏班作为训练新演员教材,得以保留。民国年间,《大难陈三》的演出以老三正顺香班享盛名。1946年的《潮安民报》刊登《从老三正顺香说到〈荔枝记〉》:1930年,潮安西马路大观戏院演出《荔枝记》,博得喝彩。“此后老三正顺到潮必演此剧,且同在一晚演出两次”。这一时期该班灌录有胜利唱片《大难陈三》、百代唱片《荔枝记》。
1950年代,正顺、源正、玉梨均演《大难陈三》。源正由黄玉斗艺术传授,剧本整理谢吟,音乐整理黄玉斗、马飞、黄钦赐,姚仪贞饰五娘、叶清发饰陈三、陈楚钿饰益春。1952年,潮剧改进会为参加9月在武汉举行的“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选送《大难陈三》,抽调源正叶清发、正顺李玉珠饰陈三,正顺林玉瑛、玉梨魏锦珠饰五娘,源正陈楚钿饰益春。会演时称《陈三与五娘》,由叶清发、林玉瑛、陈楚钿演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潮剧首次在省外亮相,获优秀节目奖。1953年3月,旧剧目观摩会演在潮州举行,源正《大难陈三》由叶清发、吴丽君、陈楚钿演出。1958年中国唱片社出版源正《荔枝记》唱片,姚仪贞、陈丽华、杨丽卿演唱。
1960年代至上世纪末,国内专业团体没有演出《大难陈三》。1962年,以该剧为基础,由潮剧院编剧王江流、黎震、陈骅整理成《(益春)藏书》,音乐整理黄钦赐,导演马飞。为赶参加当年12月举行的旦戏观摩演出,由出戏较快的林舜卿饰五娘,陈郁英饰益春。1963年中唱出版潮剧院青年剧团《藏书》,司鼓王志龙、领奏杨树才,温美蕉、陈丽璇演唱。此后《藏书》常演,并成为戏校教学剧目。1980年代末,由潮剧院组织《大难陈三》录音并由广东音像出版,这是该剧首次出版全折录音,由陈学希、郑小霞、方美芬演唱。2003年,潮剧院举行传统剧目传承,《大难陈三》得以再次登台。由叶清发艺术传授,吴奕敏、林燕云、戴淑刁演出。
《大难陈三》较好地沿袭了明代《荔枝(镜)记》的风貌,是潮本传统戏《荔枝记》之嫡传。1950年代虽经整理未有嬗变,戏文朴拙谐趣,也不避俚俗。五娘举止放浪,与稍后整理的本戏《陈三五娘(荔镜记)》、折子戏《藏书》里的大家闺秀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是《陈三五娘》本戏移植改编自梨园戏,经过两个剧种的文艺工作者加工,陈三和五娘的形象从通俗化走向文人化,并被赋予了打破封建、追求婚姻自由的色彩,这与旧本已经脱节。《藏书》富有诗意,五娘温婉端庄,也与旧本形象判若两人。不过由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雅化的《陈三五娘》《藏书》深入人心,一脉相承的《大难陈三》遭受冷遇,反成了“另册”。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