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有孔姓人口2528人(2001),在揭阳市姓氏人口中位列第95,这些孔姓居民主要分布于惠来县城、周田武宁、仙埔和普宁下架山南城等地。
  揭阳孔姓迁入的时间,可溯至宋、元年间。
  宋代,今惠来县周田镇武宁村一带,有若干居民点形成,但常受贼寇骚扰。后来,朝廷于此设置关驿,居民才得以安居,人们遂将此关称为武宁关。地方的安定使得迁入的人口逐渐多了起来,人们便以关命名聚居地,称聚居村落为武宁村。宋、元两代,武宁村居住过马、何、袁、孔等几十姓居民,曾一度发展到1300余户。因为其时隶属地为潮阳县大坭都武宁堡,为武宁堡(相当于今天乡一级地方组织)的驻地,村民多为盐业户。人口带旺了地方经济,不久,村西一带形成了圩集,被称为武宁圩。参与首创武宁村的孔氏,成为最早进入今揭阳地区的一支孔氏。
  明初,一支因改朝换代从浙江衢州迁来的孔氏,也迁到了武宁村,成为第二支进入今揭阳地区的孔氏。这支孔氏的祖先孔端友(字衍圣)是宋廷的官员,在宋室南渡时从中原迁到南方,被朝廷赐地衢州而定居于衢州的。元代,作为孔子的第54代孙,孔端友的裔孙孔思溥任南康(今江西星子县)宗晦书院山长和南康照唐(宦名)。时值元末兵乱,孔思溥携子孔克法南迁入潮,于明洪武元年(1368)定居潮阳县新兴乡和平里(今属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几十年后,孔克法的孙子孔椿山也迁到了时为潮阳县地的武宁村定居。
  清代,孔克法的第10代孙孔衍佐迁到惠来县城郊定居,这一支孔姓后人在今惠城一带定居。孔克法的第12代孙孔毓迁到普宁氵戎 水都下架山乡南城村定居,这支孔氏近代繁衍到印尼苏门答腊一带。曾任新华社东京分社社长的孔迈也是这支孔氏的传人。
  明嘉靖中期(1548~1560),孔子第59代孙孔彦南迁到惠来县大坭都定居,因落居地南面有一鱼池,清泉涌流,久旱不竭,被附近群众称为仙塘,遂将落居地称为仙塘里。后因村背有广阔山坡地,又将村名称为仙塘埔,进而简作仙埔。这支孔姓为孔端友的裔孙,因而在明末逐渐形成大族后,在村里建起了家庙“衍圣公府”。
  虽然在迁入的时间上稍后,但仙埔却成为揭阳境内孔姓居民相对集中和人口最多的聚居地。而仙埔和普宁下架山南城的孔氏后人,在革命战争时代,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有孔武、孔嘉、孔平等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你是本文的第980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10-05-11
作 者: 阿 龙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