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詹姓的源头,一部分是从潮汕地区就近迁来,另一部分则是由福建直接迁来。
  南宋末年,詹学传的二儿子詹白龙的后裔詹东潞,从大埔移海阳县(今潮安县)陈塘堡,经三迁,最后选择上饶堡之西瓜园(今饶平县饶洋镇),劈山造宅,垦荒造田,耕读课子授徒。这支号为“白龙派”的詹姓在此后百数十年间繁衍至潮汕各地,并不断向外拓展。
  南宋末年,饶平詹姓迁到潮阳县酉头都落居。后来,王、郑、陈等姓居民迁此聚居,因詹姓创村在前,遂命名聚居地为前詹。明正统年间(1436~1449),又一支饶平詹姓迁到海丰县龙溪都落居,创院前村(今属惠来县溪西镇)。这一支詹姓繁衍至附近的村头、西尉村。今惠来县溪西镇西湖村詹姓,也于明正德四年(1509)从饶平县迁来。
  清顺治年间(1644~1661),詹姓一支从饶平麻坑村迁至今揭东玉湖,与许氏等共创东寮村。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詹姓在东寮村之西北另择地创村。后来,新村落被称为詹厝村。
  清初,饶平人詹韩植曾任福建松溪县令,致仕后偕侄到普宁县黄坑都西南部的榕江南河南岸定居,以原来的任职地命名新落居地,是为松溪村(今属普宁市里湖镇)。
  而在明清时期,福建詹姓也源源不断地迁入,加入到揭阳詹姓队伍中。
  明洪武元年(1368),詹姓一支从福建新寨迁到潮阳县氵戎水都定居,以故乡名为新居地之名,遂创新寨村(今属普宁市流沙北街道)。
  清顺治、康熙年间(1644~1722),又一支詹姓从福建莆田迁来,抵达普宁县黄坑都榕江边典竹村定居,因典竹村此前已经有郭氏落居,两姓后来繁衍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聚居地,外界遂以姓氏予以区分,成为典竹郭、典竹詹两村,今两村简称为典郭、典詹村。
  近代,詹姓从农村向城市移居,今揭阳市区、普宁城区均有不少詹姓居民。

  前詹 Qiánzhān
  聚落地名。位于南海惠来海岸线前詹段中部,隶属惠来县前詹镇,包括前詹村和新詹居委会,人口1.1万。前詹镇政府驻地。南宋末年,饶平詹姓迁到潮阳县酉头都落居。后来,王、郑、陈等姓居民迁此聚居,因詹姓创村在前,遂命名聚居地为前詹,诸姓也以姓氏命名聚居地为后王、后郑、后陈等。后来,他姓他迁,唯詹姓继续在此繁衍。明天启年间(1621~1627),翰林詹肯构游访前詹,认为此地缺金,而村中有一巨石似山峰,曾改村名为“锡锋”。后仍取旧名。聚居地三面丘陵,南临南海,聚落处于坳地,呈复合状分布,建筑多为三合土瓦木结构平房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以渔为主,渔农并举。海鲜特产有对虾、赤蟹、石斑、马鲛、章鱼等,有对虾培苗场20多家,渔业收入占收入的一半以上。海岸线有长3千米、宽500米的防风固沙林带,种植木麻黄、相思。1952年5月,惠来县第六区(神泉区)于此设立前詹乡。1961年3月,惠来县将附近乡村并入,改建为前詹公社。公社驻地设于前詹村。1963年11月,将秀水里公社并入前詹公社。此后,历经区、镇等政区建制,前詹作为县辖一级政区名字不变。                 朱 虬
  詹厝村 Zhāncuò Cūn
  行政村。位于榕江一级支流北河玉湖段东岸,隶属揭东县玉湖镇。人口1100。玉湖镇政府驻地。清顺治年间(1644~1661),詹姓一支从饶平麻坑村迁此与许氏共创东寮村,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詹姓群众在村西北另择地创新村,因全村均为詹姓,以姓命名聚居区为詹厝。聚落“国”字状分布,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平房,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以农为主,主种水稻。居民以传统的弹棉被为业。毗邻镇区,有村道接国道G206线烟(台)汕(头)公路,广梅汕铁路玉湖客货站设于村西南。梅汕高速公路从村境经过。           朱 虬
  中共惠陆边特派员
  Zhōnggòng Huì-Lù Biān
  Tèpàiyuán
  解放战争初期中共惠来、陆丰两县领导机关。1946年11月,为加强对中共惠来、陆丰两县党组织的领导,中共潮汕特委派詹泽平任中共惠(来)陆(丰)边特派员,兼任惠来特派员,负责惠来党的工作。1947年9月,方八鹏接任中共惠陆边特派员。惠陆边特派员由潮汕特委直接领导,下辖惠来、陆丰两县的基层党组织。1948年5月,为巩固和发展大南山解放区,中共潮汕地委将惠陆边特派员改建为惠(来)南(山)县委,由潮(阳)普(宁)惠(来)南(山)分委领导。     朱 虬
  竹林村 Zhúlín Cūn
  行政村。位于榕江二级支流竹林水上游区,隶属普宁市里湖镇。人口5400。包括阳竹篮、横山、石溪、大坑、员坡新寨、员坡老寨、月林、福田、园坪9个片村,村委会驻阳竹篮村。明末清初,詹氏一支迁此定居。因地处南阳山东麓,翠竹丛生,一片苍绿,取名阳竹篮。后改今名。因村北为沃野,其余三面环山,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三合土结构平房。以农为主,种植水稻,盛产青柑、橄榄、杨梅、油甘、茶叶。有家庭式机械加工茶叶和凉果作坊100多家。属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党组织于村中设立交通情况站。刘永生、罗天、许士杰、张希非等曾先后在此从事革命活动。竹林书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乡道Y358线里(湖)云(落)公路穿过村境。              朱 虬
  竹林书斋
  Zhúlín Shūzhāi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普宁市里湖镇竹林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方党组织和武装部队诸多领导人常在书斋开展革命活动。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司令部指挥的开展平原大扫荡战的第一战役——解放鲤湖(今里湖)战役时,司令部就驻于此。1961年10月,普宁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由群众集资重新修建。              朱 虬

  本版文章除署名外,均为阿龙撰稿。

你是本文的第1256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9-02-15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