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向有崇文重教的传统,1942年的《广东年鉴》就言潮汕“宝贵之家,住屋必有家庙及书斋”,书斋和家庙并重。
    书斋和园林做为正统儒家礼制建筑的补充,体现了“择胜地,立精舍,以修学业”的进取和有为的思想,但在具体的处理手法上则多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和处处讲究规矩的住宅不同,它多少摆脱了宗法的束缚而有文人自己的审美品味,因而在“雕梁画栋”之余,又往往“缀以池台竹树”。它们不求轩昂而存幽雅,不求均衡对称而求空灵活泼。在热闹浓烈之外多了一些“儒雅之气”,本地就称那些精致雅丽之建筑为“儒气”。一些文人还亲躬其事,在这方面,位于潮州下东城区东平路中段淞庐中的莼园是其代表。
    莼园为潮籍国际汉学大师、当今学界泰斗饶宗颐的故园,为饶先生的父亲绕锷老先生所建,竣工于1930年,园大不及亩,但小桥流水,凉亭假山,错落有致,别具洞天。当时,饶宗颐先生年方十四,即为其中的一景“画中游”撰书楹联:“山不在高,洞宜深,石宜怪;园须脱俗,树欲古,竹欲疏”。
    园中还有饶锷老先生作的《莼园记》,由饶宗颐先生书丹面镌之于壁上,其略云:“……今幸获有斯园以居,优游偃息,俯仰从容,无所系于其中,而浩然有以自足。其于为天下国家,固非吾今者之事也,而修身养气、强勉问学,则敢不惟日孜孜?盖余自是交屏人事绝嗜欲,发楼上之藏书而耽玩之,以蕲由学时而知道之味,如《诗》之‘条茆’之譬。”
    该庐还辟建“天啸楼”以藏书,楼有三层,饶锷老先生居顶层,室名“书巢”,藏书十万卷,是粤东最具盛名的藏书楼。饶锷老先生过世后,饶宗颐先生继承先父未竟之志,在天啸楼埋首七百多天,于十八岁时完成了《潮州艺文志》的编撰,天啸楼丰富的藏书为这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潮汕民居特殊而完善的装饰体系最后完成了民居润色工作,使它在质、形、色、文方面达到了的高度统一。一座考究的潮汕民居,从周围环境到外形的正、侧面到屋面的起伏变化和色彩的配搭,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一个民居聚落就是一座民间艺术馆。在这艺术馆里,那装金贴银的宝贵气和幽淡素雅的文人气息长期并存、又互相渗透,共同陶冶和蕴育了潮人既重商又重文的“儒商”性格,这正是孟子所说的“居移气,养移体”的绝好注脚。
    以潮汕民居为代表的“河洛”世家的建筑文化之所以能一直留传至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入潮的先民们无论在如何艰难的环境下都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因自信而自尊,因自尊而自强,这样,当他们来到海隅之地时才不至于淹没在土著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海洋中,而是以“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石涛语)的气概吸收其它文化为我所用。他们不但使原是蛮荒之地的潮汕变成了海滨邹鲁,而且为中华民族留下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如何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进行修缮和保护,是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都应关心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愿让这些已历经劫难的文化遗产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从而背上千古的骂名,现在是静下来重新认识我们自身文化的时候了。

你是本文的第1875位读者
来 源: 《潮汕老屋》
作 者: 林凯龙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