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列全国第49位大姓,人口约550万;大潮汕超21万,其中汕头3万多,揭阳4万多,潮州1.5万多,原海陆丰12万,丰顺7000。
    姓源久远  别具一格
    叶姓来源;1、源自芈(音米)姓。春秋时,楚庄王封其子公子贞于沈鹿,封地在今湖北钟祥县东。公子贞之子沈尹戌任楚国司马,与吴军作战中殉国。楚昭王封其子沈诸梁于叶邑(今河南叶县旧城),史称叶公(非叶公好龙的叶公)。叶公爱民如子,四方来奔。公元前481年,王族白公胜政变,劫楚惠王欲杀之。叶公领兵与惠王人马一起打败白公胜,救出惠王,安定局势。后回到叶邑终老。他的子孙以封邑为氏,称叶氏,民间有“叶皮沈骨”的说法。1、来自外族改姓。西汉武帝设置日南郡(今越南中部地区),界外有叶调国(今印尼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东汉朝廷赐给金印。该国派遣使者到中国,在中国定居,其后人以原国名称叶氏。3、避难改姓。公元945年南唐灭闽国,闽王王审知的后裔,逃难时纷纷改姓叶、沈、游。所以现在有些地方“叶、沈、王、游”四姓联宗。4、满、彝、回、苗、蒙古、土家、锡伯、保安等少数民族均有叶姓。郡望下邳(今江苏睢宁)、南阳(今河南南阳)。宋代列为第53位大姓,约34万余人;当今列为全国第49位大姓,占总人口0.42%,约550万人。
    先秦时期叶氏主要在河南;秦汉时进入湘、豫;东汉末移入皖、浙;唐宋时进入闽粤台。
    历经大难  劫后逢生
    潮汕宋代已有叶姓居潮阳奉恩乡象头(今河浦),后分居御史岭之西的洞内(今潮阳城南),但最早入潮年代失考。
    叶勤农、字真辉,原潮阳峡山陈禾陂叶氏开基人。其先祖世居福建福清县,明初有一宗支迁入梅州,后迁海丰县螺溪(今陆河)开基。约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叶勤农携子叶良善由螺溪迁入黄陇都(原潮阳峡山陈禾陂)创基,至今已传21代以上。叶勤农的叔伯兄弟在此前由福建福清县迁入原潮阳县廓涂园(今文光街道桃园),裔孙分布渤阳各地。
    峡山陈禾陂叶姓历经两次大劫。第一次是1646年2月,时值南明小朝廷苟延于东南一隅,潮阳群盗蜂起,知县孟应春于上年冬御寇赴海殉难,南明唐王即派徐以暹潮阳任知县。面对混乱局势,他于1646年3月求援惠潮巡抚刘国柱,刘派参将率兵来援。官兵征剿时,不论村民还是盗寇,玉石俱焚。陈禾陂等九寨被铲除,男女逃命,房屋毁尽。第二次是1926年正月初八,陈禾陂成立农会与赤卫队,农会主席叶亚枝、妇协主任刘细晶、儿童团长叶常青带领群众闹翻身求解放,可谓轰轰烈烈。但第二年即遭国民党右派的残酷镇压。历经大难,后人更加顽强。如今人丁兴旺,是叶氏聚居地之一。
    和睦相处  共建家园
    潮阳关埠镇石井村叶姓来自3个地方:1、叶风祥于宋代由江西迁居福建同安,至明代裔孙叶南亩由同安迁徙入潮,定居竹山都石井村(今潮阳关埠)。其第6代叶荣庵于清初分创丰顺县(卩留)埔村。叶南亩列石井长房。
    2、叶兴运,其先祖于明代落籍举练都溪东仔(今潮阳铜盂溪东里)。他是第9代孙,于清初携幼子叶玉溪迁居石井村,列为三房。
    石井叶姓是在不同年代、不同地点迁来聚族而居,且占该村人口多数,另有张、翁等姓。但历来各房及各姓之间都能和睦相处,民风淳朴,与某些宗族、姓氏之间相互歧视排斥甚至争斗,形成鲜明的对照。改革开放以来,全村2000多人分赴全国20多个省市搞施工建设,致富后不忘公益事业。全村先后捐资近千万,建设幼儿园、学校、敬老院、供水、供电工程等,改善生活条件,共建美好家园。
    开枝发叶  遍布潮汕
    叶少颜,揭阳人,宋乾道五年(1169)登进士。说明南宋初揭阳有叶氏聚族而居。
    叶龟山,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任江州(江西)经历 (负责出纳),时值度宗帝耽于酒色,贾似道专权,朝政日败,南宋危在旦夕。其儿子叶苍崖择地迁入海阳县,后迁居仙龙村(今澄海上华)开创基业。
    叶梅友,其儿子于明代初由海丰螺溪(今陆河)迁居潮阳洋乌都(今普宁),是占陇,南径叶氏开基祖。
    潮阳铜盂镇下岐、两英镇高堂的叶氏,其先祖于南宋末 (1279)避元兵战乱从福建迁来创族。
    大潮汕叶氏人口约21万多人。计汕头市3万多人,其中金平、龙湖、濠江区9000多人;潮阳8000多人,聚居关埠、铜盂,分布棉城、贵屿等镇;潮南7000多人,聚居峡山、两英,分布胪岗、沙陇等镇;澄海5000多人,分布上华、东里、溪南、盐鸿等镇;南澳约400人。潮州市1.5万多人,其中湘桥区3000多人;潮安约4500人,分布沙溪、庵埠、彩塘等镇;饶平约7000人,分布黄冈、井洲、所城等镇;揭阳市4万多人,其中市区约2500人;揭东4000多人,分布新亨、曲溪等镇;揭西约500人;普宁约3万多人,聚居占陇、南径、流沙,分布池尾、广太、军埠等镇;惠来3000多人,分布葵潭、惠城、神泉等地。汕尾市约12万人,其中陆河5万多人。丰顺约7000多人,分布东(卩留)、(卩留)隍、汤坑等镇。  

你是本文的第2640位读者
来 源: 《潮汕百家姓》
作 者: 庄敬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