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罗龙光(1748—1796),广东丰顺县汤南镇隆烟人。清乾五十八年(1793)癸丑会试中式第五十四进士,殿试第三甲第十三名。乾隆六十年教授加二级。嘉庆元年(1796)丙辰覃恩一级。 罗姓始祖罗安,原籍福建莆田,宋末自闽入粤,任职期满回,见沿途层峦叠翠,山川灵秀,民风纯朴。随携眷属踏遍山山水,择得一处双溪汇合,三峰耸翠之地,名为揭阳蓝田都上阳之龙上寨,又称罗厝,是为罗姓始祖创居地。罗姓经历代创,繁衍生息,迄今已700多年,传至28代,人口逾10万之多(本土约占一半)。罗姓历代名贤辈出,尤以隆烟人就有:有史称潮州后七贤之一,明崇祯七年(1643)甲戌科进士、都察院御史、吏部员外侍郎、后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万杰;清雍正五年 (1272)丁未科武进士、任陕西西安协镇、西安参将、台湾游击罗佳雄等。 乾隆三年(1738)析海阳、揭阳、嘉应、大埔四县州边陲地置丰顺县。揭阳划出蓝田都的九、十图归入丰顺县。时上阳里罗姓已有一万多人,也被划入新县之内。上阳里又称罗厝,一直是揭阳管辖,又都是讲潮语的,民情风俗也相近,如被划入丰顺,则大部份地区属客区,山多地瘦,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又恐出不了人才,故罗姓人不愿归丰顺管辖。时朝廷不得不与罗姓乡绅人士协商订立合约,称罗家约。协约内容主要有一条是:罗姓人如划归丰顺管辖后,在60年内如无人及第得中,则仍归揭阳管辖。此后,恰好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会试罗龙光及第,殿试中四十三名进士。而此时正好在60年之内,罗姓人也就无话可说了。罗厝便永归丰顺管辖了,罗家约的名称也就一直流传下来。同时又更为有趣的是,上世纪40年代,海外侨胞寄回的侨批仍这样写着:揭阳西门外上洋罗某村慈亲大人收,暹儿某某寄,即可收到无误。 罗龙光的上京赴考,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几次上京赴考。据传癸丑科会试时,因此前考场失火进行维修,否则他还是赶不上科期的。而又因这场火灾,才使他赶上科期,考中及第,衣锦还乡。回籍后,诏命任某县知县时,他即上表坚辞,不愿为官,自愿执笔从教。后赴任广东琼州府学教授,他光明磊落,乐宏其教,合琼官绅咸钦仰其落之高,慕其丰采之盛。然而正是在他施展才华之年,不意天不从人愿,莅任数月染着偏枯之疾而亡,享年49岁。但在他短暂人生中,他无愧生于“海滨邹鲁是潮阳”之乡,为我潮州争了光。 编者按:罗姓全国列为第20位大姓,占全国人口0.86%约1100万人。 潮汕列为第30位大姓,占潮汕人口0.74%,约10万人。其中汕头金平、龙湖、濠江区9000多人;潮阳区4500多人,分布谷饶、海门、金玉等镇;潮南区3000多人,分布红场、仙城等镇;澄海300多人;南澳500多人;潮州湘桥区2100多人;潮安庵埠等镇600多人;饶平5600多人,分布黄冈、高堂、樟溪、东山等镇;揭阳市区8000多人;揭东9000多人,分布埔田,玉湖等镇;揭西棉湖、五经富等镇400多人;普宁5.5万多人,聚居南径、大南山、流沙、大坝、洪阳等镇;惠来2000多人,分布惠城,隆江、葵潭等镇。此外,原属潮汕的丰顺县4.5万多人,聚居汤南、汤坑等镇。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