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贤许申传
    许申,潮郡韩山人,大中祥符初举贤良,时天子东封,召试第一,赐进士及第。申未第时以文才见知文惠公,时在咸平年间陈尧佐通判潮州事也。知韶州,移吉、柳、建三州。在韶州时,栽官道松榕数万株,行人感德。又移曲江张九龄庙自水西入城中,州民称道其贤。景祐元年,申以工部郎中权入三司,为度支判官,掌天下财政。申即改天下铸钱旧法,省铜耗而得厚利。国库可望增加,税赋又可减免,这一实惠益民利国之法,足以体现度支判官许申理财天赋,是其贤慧识政之大端者。至官转运使、兼制江西、湖南诸路之时,仁宗皇帝用范仲淹、韩琦、富弼以行新法。许申见其粗糙,怕难久远,遂冒坐贬之祸,忤宰执,言新法之弊。范仲淹当年不纳其议,不一年而新法失败。仁宗新法失败事因虽然复杂,但许申政识可见一斑。《潮州府志》卷廿八《人物·循吏传》有录此事,惜文中将宋仁宗朝事误为宋神宗朝事,故于许氏谱中指出,后世知之以正志书国史之误。申举贤良时为大中祥符二年,终刑部郎中,赠银青光禄大夫,卒祀乡贤。至于诗文,有《高阳集》,刘允为之序,省志郡志皆有载。《宋史·艺文志》称为《许申集》中一卷,今已佚失,未知海外有藏存否?《广东新通志》称许申行文渊洽、温润、切劘、端正。其贤能亦为世所敬重,位列潮郡前七贤之中,像挂潮州孔庙。
                   二、驸马许珏与夫人德安公主传
    许珏字君瑶,一字国玺,潮阳韩山人,即今潮州市韩山山前乡。珏天资厚质,立若岳峙,神如渊渟,其左足底有朱砂痣。其人好学得益,娴韬略而精易理,论灾祥有验证。珏初以祖荫得为宋仁宗皇帝近卫武官,授左班殿值。尚宋太宗皇帝曾孙英宗皇帝赵曙长女,即宋仁宗皇帝孙女德安公主。出为宾州观察使、广南西路大总统兵马都监,继叔父闻义任知宾州,封武功大夫。驸马官爵既超越驸马都尉之职,即公侯封溢(或称附益,也称封益)之实,因此附马许珏也可用驸马称谓。北京原有石附马大街用石附马之称谓为街名,就是例证。宋神宗熙宁八年,交趾入寇。越年,朝廷以郭逵为安南招讨使,珏为都监,监逵军南下征剿。先克邕、廉等州,十二月败交趾兵于富良江,斩获甚丰,戳伪太子洪真,声威大振。安南主李乾德惧,奉表诣军门降。逵凯旋,珏屯广南防边,为朝廷倚俾,赐内府珍品甚丰。时至元祐年间,驸马长子仲礼以武节郎出为节度使,志书称为东南第十一将。至此,大宋南方东西两翼防务,委诸驸马许珏一家,恩宠甚重。元祐六年,驸马监兵罢任,(阮志二百八题名及《金石略》等书有详载。肇庆府、高要县、七星岩有此字石刻,纪南谓亲见之,语载《许氏追远堂祠谱》中。)以事谪戍儋州。事因今难追觅,或谓当时广东守将童某剿贼杀民冒功,罪及节度使许仲礼。驸马为仲礼之父,掌南方军事权柄,稍受追连,哲宗信而贬谪之。
    驸马既至海南,不久得遇谪臣东坡。苏轼拜会驸马,珏与王介石以南方膏酿饷轼。轼尝与珏论南人酿酒之法,谓“未大熟,取其膏液,谓之酒子,率得十一,熟则反之醅中。”
    苏轼遂作赋以赠驸马,其中有句曰:“米为母,麴为父。蒸羔豚,出髓乳。怜二子,自节口。饷滑甘,辅衰朽。先生醉,二子舞。归瀹其糟,饮其友……
    上述史事载于琼志,云苏轼赠许珏赋,即《东坡集》之《酒子赋》。而“米为母”等十一句,也见于《东坡后集》卷八,事与文皆极其珍贵。及轼移廉州,时将改元,徽宗将出。轼以茶盂惠许珏,曰:“无以为清风明月之赠,此盂聊见意耳!”
    苏轼赠驸马许珏之茶盂,后来为枢密折彦质所得。折枢密使有诗谢驸马许珏,诗曰:“东坡遗物来归我,两手摩挲思不穷。举措吾家阿堵物,愧无青玉案酬公。”
    折彦质此诗此事,又为稀珍史闻,《广东考古辑要》中《谪宦折彦质传》有载。许珏由孙子许康民随侍,侨居儋耳,年九十余,卒。《琼志·流寓》谓许珏久膺儋,年九十余。许康民也侨居不返,於大江桥侧建“湛然庵”,与枢密折彦质效仿司马光真率会,为乡约,五日一集,太守李行中参与此事,约习成俗。后拆彦质归,有诗留别。事见《琼州志·流寓继录》及《广东考古辑要·谪宦折彦质传》。
    皇姬德安公主赵氏,宋太宗皇帝曾孙赵曙之长女,出身县主,血统源自太宗皇帝赵匡义支系。其父赵曙原为皇伯濮安懿王赵允让13子,故族谱、郡志、省志中言及皇姬德安公主时,间或有混称为县主者,并非讹错,以其为皇伯濮安懿王孙女之故也。仁宗朝时,大臣吕诲、范仲淹等20余人联名上书,请皇帝立濮安王13子赵曙为皇嗣子,入宫过继。皇帝允奏,遂有赵曙入宫并为太子入主东宫之事。县主赵氏为仁宗皇帝太子之女,遂称郡主并下嫁潮州许珏。太子赵曙登基,是为英宗皇帝,长女德安郡主赵氏遂为公主,神宗朝时改称皇姑。至徽宗朝时重封前朝诸皇姬而改封舒国,时德安公主已逝于潮州,驸马许珏又获罪谪戍儋州未返,宋史载早薨。
    公主初嫁许珏之时,曾问驸马曰:“潮州祖居如何?”
    时在仁宗朝年间,珏祖居地韩山山前之乡,后山百花待放。珏在京城遥知家乡盛况,遂答公主,说道:“潮州我家,后有百里花园,前有千里龙潭。”
    及至数年之后回归潮州,倚韩山而面韩江,德安公主说道:
    “驸马好眼力,千里龙潭映百里韩山,壮哉!”
    公主说着,又转过身来,指着韩山满山凤凰之花说道:“百里韩山栖凤凰,千里韩江跃蛟龙。”
    上述之事为传代之说,今《揭阳许氏族谱》仍载此事,非后世子孙所臆造者也。时潮郡城中驸马府建成,德安公主赵氏遂居郡城府邸,驸马则在西南任上。长子仲礼为武节郎,领节度使,为东南第十一将,事见《广东新通志·列传科》次子仲进,皆授官。
                      三、尚书许光亨传
    许光亨,光亨字必达,号南溪,猷之孙,恭之子,申之侄,许氏西周许国世系第75世。少负奇气,耽诗好礼,博古通今。弱冠充太学内舍,登宋徽宗大观三年进士。调令江陵,劝学兴农,以循良著。转英州签判,丞相曾文正荐为昭文馆修撰。出提点刑狱,断论公平,时称无冤。当时朝中渐有挤正结谀之党,光亨陛辞论此事。上曰:“卿可谓先见,朕当渐去之。”后改任开封治中,为正堂府尹。诛奸豪,赈茕孤,惠政闻于朝。宣和元年,上疏论天变,辞甚抗直,言侵贼臣,遂出判相州。监察御史陈瑾力陈光亨之论切中时弊,召为太子中允。以恭谨无懈,转任太府少卿,财帛出纳皆廉。上劳之曰:“劳勋之绩,已呈于度支;德谊之修,尤称于僚属。”宣和二年,兼太学司成。制定《三舍法》,有曰:“九重睿监,几为纤尘清溷;四海平衡,每被权奴颠倒。”六贼闻之,深为恚愤。光亨自知六贼之祸,倾隐贤良,势不可久。遂上骸骨,而三班侍从力荐。宣和二年五月十五日,皇帝降诏,晋光亨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少师,兵部尚书,门下侍郎平章军国州重事。光亨力辞,诏许之曰:“留贤虚位,朝廷之殊恩;引退就闲,达人之高谊。卿志先定,朕亦不逆……”遂退身奉祠,终年80岁。
    按:文中“六贼”指宋徽皇帝亲信蔡京、朱(面力)、王黼、李彦及宦官童贯、梁师成6人。
                     四、明兵部郎中许国佐传
    许国佐,号班王,崇祯四年进士,授富顺县正堂。在官有惠政,均贫富、抑豪强、废奴制,以忤豪霸恶绅落职,解京下部狱。值南海陈子壮以侍郎之身直谏朝事,获罪狱中,相见执手,陈子壮为《蜀国弦》诗一首赠之。狱中对簿二年,冤事始白,调贵州首县遵义令,擢兵部职方司主事,转员外郎,升郎中,排比内外军事用将调兵兼督九江饷务。班王知天下事不可为,乞养归,遂不出。及南都拥立,以原官调,因父疾不果行。明年,隆武立于福京,复以兵部侍郎召,值父有丰丧,未赴。时江西劫贼与福建悍匪合伙引倭寇入闽杀掠,劫夺渔船,为明将陈豹驱赶。倭寇退去而赣闽贼众入粤,称曾全帮、马龙帮,合力烧杀揭阳新亨、车田、锡场、曲溪诸地。有本邑武生刘公显非礼南澳守将城隍庙进香女眷,犯奸而丧失前程,锃而造反,引曾全及马龙贼帮占揭阳岭地方,反明建国称后汉,纪元“大升”,号称九军,烧杀更甚。明隆武二年九月,九军贼陷揭阳城。屠城杀掠,无分贫富官民;贼在全城举火,烧焚文书府库,务欲去其犯奸劣迹。唐、宋元明历代文牍书志烧毁殆尽,致使今人失尽此前历代史据,邑人称痛。时死难者无法统计,城内官绅则有76人,计:在籍都司黄梦选、户科给事中黄毅中,推官邢之桂,知县谢嘉宾,举人杨琪华、黄三槐、杨世俊,岁贡林鼎辅、谢联元,武举杨德威,监生王之达、郑之良,例贡郭之章等,班王之母余氏夫人被执,也在难中。
    贼首刘公显执班王之母,原有其意。甲辛国变惊耗传至揭阳之日,班王为首带领全城官绅吏民百姓孔庙哭崇祯皇帝之灵;有号召一方之力。贼首正思发难,看在眼里。希望他日举事能有此公撑力,确保成功。又闻班王主持兵部日常事务,操调兵用将举荐人选之权,希图将之网罗入伙,可作依靠。又知班王尽孝,执其母以逼,待其到来。
    国佐当日在郡府议事,闻知揭阳事变,不顾大明惠潮巡抚程峋及潮州府学训导汪起蛟劝阻,骑马自诣贼寨,愿以身代母死。贼并拘之,以绿林之意诱待不从,拷打至体无完肤,终不屈,大叫崇祯皇帝数声而死。死时年仅42岁,为潮州府名贤之中忠孝双全而壮烈死难成仁取义之一位,很具特色,位忝后七贤之列,像挂潮州孔庙。事入历代《揭阳县志》、广东省志、潮州府志。许班王明末遗事家喻户晓,数百年而益香。
    著作有:《百州堂集》、《蜀弦集》、《旧庵拙稿》、《班斋数句话》等。《班斋数句话》为科举制文集。
                   五、清末及民国以后诸贤传略
    (一)清许希逸传
    许希逸,希逸字菊坡,自号琅瑯逸士。岁贡,同知衔,福建候补通判。同治十一年入丁日昌幕,为丁所倚重。光绪二年与周易、林鹤孙随丁日昌考察台湾。光绪十四年参与纂修《揭阳县续志》。其人有诗才,工书。著有《堆墨斋诗抄》等。子元凤、字桐史,拔贡,擅书画,善山水。
    (二)许南英传
    许南英,南英字子蕴,号蕴白,号“龙马书生”等。明嘉靖年间,其先世自广东揭阳东渡台湾,居赤歆。聚族而居二百余年,各职其业。其父廷璋,业儒。设塾延平郡五祠边,曰“窥园”,课人课子。南英19岁受业于谢宪章、吴樵山,学业大进。光绪五年,35岁,设塾“窥园”,曰“闻樨书舍”。日与吴小云、陈卜五、王泳翔、施士浩、邱逢甲、汪春源、陈望曾、陈日翔等文士交流。十一年,举乙酉乡荐。十六年中庚寅恩科会魁,授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惜未以宦途为念,服务乡梓之心甚强。遂回台湾,究心研探垦土化番之事并深入山社,以开化为念。乙未,割台议成,台民组义勇军抗日,南英任筹防局统领,屯兵番界诸隘。及唐、刘皆去,台事已无可为,日人又悬像索掠南英,遂内渡。又至新加坡、曼谷等地,二年后囊金罄,就宦途。署徐闻、阳春,阳江知县,阳江同知,三水知县。南英廉洁,不善钻营,时政腐败,有退谢意。俄而武昌举义,南英喜,应召而赴漳州,举为革命政府民事局长。南北共和后,退居龙溪。后赴南洋苏门答腊棉兰,为张鸿南编生平事略,卒存遗著,年六十三。
    (三)许元雄传
    许元雄,元雄字雄石,浮山人,许氏103世,民主革命先驱。昔年毕业于广州法政专门学校,参加汕头香港报业工作,旋赴北京参加国民党北军扩大会议,出席国民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九一八事变,参加李济深等人发起之抗日反帝民主运动。1933年,福建事变,元雄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侨委会秘书长,后随李济深等流亡香港。七七事变后,回汕头参加抗日总队工作,受派卒宣慰团赴星洲、马来西亚等地宣慰侨胞并募捐抗日。后辗转于韶关、桂林、衡阳等地,为救亡奔波。1940年,元雄受李济深之邀,到桂林任军委西南行营办公厅秘书,后形势急转,撤退到西南大后方。1944年任罗卓英为司令之联合远征军司令部军法处法官,随军远征。抗战胜利后,至暹罗,任中暹文化协会委员,中华总商会秘书,教育协会主席,南洋中学建校主席。与黄声一起创办《曼谷日报》社并任社长,领侨团多项工作。曾多次被当地政府逮捕入狱。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反对国民党右派压制民主的独裁政治,元雄参加成立大会。解放后,元雄回到北京,任华侨事务委员会参事,为民革中央侯补委员。1958年4月离休回老家浮山,离京时何香凝、彭泽民、李铁民等全国著名民主人士皆有诗画笺别。归僻后,不变巴人本色,与乡民相处甚乐。并与彭泽展、丘及等故旧知己鱼书不断。元雄爱诗,昔年有诗作见诸报端;远征军年代有诗集出版。后再出诗文集《湖上风裁》。整理诗稿有《两轮集》,晚年又著《春周藏稿》诗集,总数有诗三千余首。终年71岁,有纪念亭于浮山,宣慰其事。
    (四)许玉书传
    许玉书,揭阳人,金城脚“迎紫轩”许英豪之子,航日空军英雄。姐冰,即彭湃夫人许玉磬,玉书自幼有乃父风度。其父许英豪为人慷慨,热心公益,为邑中正直士绅。母林氏,忠厚仁慈。兄玉海,1927年病逝。1923年,玉书受课于揭阳德育学校。毕业后升县立榕江中学,喜篮球运动,为校队中锋。后转学广东省立金山中学,1933年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国民革命军南京空军学校,毕业后被送往美国深造。飞行技术高超,综合素质好。1937年“七七”事变,玉书偕留美空军人员请战归国。时蒋介石将军行计诱集日军陆、海、空军主力于长江口,减轻华北军事压力。玉书驾机参加上海保卫战,南京保卫战诸役,并击落日机三架,擢升空军四大队21中队中队长。1938年冬,中国军事最高统帅部决定组建空军敢死队,空袭日军后方沈阳兵库及军工厂,阻遏日军南进速度。许玉书参加轰炸编队,战功卓著。 1943年3月中旬,日机15架侵我四川万县,玉书率机15架截击,击落敌机数架。但敌此时增援50架,玉书指挥激战,又击落敌机13架。此时,我军也损失9架,余皆受伤,玉书座机中弹后毁于嘉陵江。玉书战死后,国府公祭,批复为抗日阵亡烈士,追升三级,葬重庆黄山空军烈士公墓,时年仅28岁。
    (五)许奇高传
    许奇高,又名其高。号长寿山人,《百洲草堂》后人,揭阳榕城人。知名画家,昔年师事岭东名师孙裴谷,后从上海美专函授。足迹遍及汕头、新加坡、台湾诸地,每处皆有画展。继而赴日本考察艺术。“七七”事变后,南渡东南亚,曾举办抗日救国个人画展。著有《许奇高画集》二册,与徐悲鸿、张大千有交往。 1948年回广州定居,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国家级画展,并受聘为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委员。奇高右手有疾,左手作画。擅长飞禽走兽,运笔古拙,气势磅礴。又擅虫鱼花鸟,风格独特。其画风,承传统而益西洋,独树一帜。技法传人有揭阳许典鸿等,揭阳文联主席陈鸿辉先生甚赞其法,尝叹“天赋奇高识大千!”

你是本文的第3350位读者
来 源: 《潮汕许姓》
作 者: 许成初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