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闽诸说
    (一)秦末戍客说
    有关许氏入闽之事,最早应追溯至秦末。秦始皇吞灭六国,遣兵50万戍岭南。粤地龙川及揭阳军事戍守区,皆驻秦军戍卒。秦兵50万,其中当然有原六国人员,有秦本土人员。传说中,谓秦兵中有许姓兵源,世事迢递之后,散居粤东者有之,入闽者有之。今闽粤许氏之中,有族源难分者,部分皆属此辈。若循此理,则许姓人家入闽,最早应在秦末时期。
    上述说法,仅属传说,难觅史载。但也未能完全否定,史册未载之真事,不胜枚举,断难说讹。
    (二)汉、唐南征说
    许氏入闽之说,始于汉代,大约有线索五条,可供研究。(1)汉武帝于建元六年(前135年)派许滢往福建平乱,驻守同安,后子孙定居于此。(2)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朝廷派陈政平闽粤,汝南许陶为副帅,后许陶之子许天正为副将。(按:许陶战殁军中,子天正又代父为副帅)叛平,天正之后便定居漳潮。(3)唐高宗己卯(公元679年)进士许辅乾任武荣州(今泉州)第一任刺史,后子孙定居于此。 (4)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881—884年)许爱镇漳、泉,其后子孙即家居晋江石龟。(5)唐僖宗乾符四年 (公元877年),有许姓随王审知入闽。
    综上五说,因许陶许、天正入闽后繁衍众多,成许氏巨族,学者多宗许陶、许天正迁闽粤之说。今闽粤及海外许氏之宗谱,多尊许陶为许氏入闽一世祖。
    也有学者认同汉许滢入闽之说,称“而入闽最早的许氏,是许滢。汉武帝建元六年,左翊将军许滢入闽平乱,留居于此。”
    (三)历代南迁客家说
    历代南来之客家人,时间稍后,明末最多,皆中原移民,其中不乏许姓,因迟至闽境而居山区,相对于平原早到者而言,故称客人。
    这些南迁新客,不同于两晋南迁士人,皆能于困苦绝域之中奋斗生存,特点是小族群居,围寨土楼,负山守隅,自成天地。这类移民,大多经江西而入福建,今永定等地,随处可见。故许氏入闽者,又添新枝,称南迁客家说。
  (四)零星散迁说
    此说指商贾游人闲散人物随境而安者。此外,还有其他杂说,从略不谈。
    以上概说诸种,以汉、唐南征说为主要,其中又以初唐许陶及许天正父子奉旨入闽事为主枝,开创许氏天地东南一方。
                            二、平定闽粤啸乱
    闽粤啸乱,实为东南僚乱,史称“僚蛮啸乱”。公元669年,唐高宗皇帝诏敕许陶为副帅,以岭南行军总管身份偕子许天正佐主帅陈政及陈元光父子南下入闽平乱。大军及闽粤府兵近万,经年苦战,陈政及许陶先后战殁军中。陈元光及其子先后袭主帅职,许天正则袭职岭南行军总管兼副帅,相继辅佐陈氏三代,代主帅职三年。直至僚乱平息,振兴泉、潮惠等数州,传播中原文化,变蛮僚刀耕火种之俗,建村 36堡,兴庠序,表置漳州,开拓沿海商贾集散地,招集流散,奖励耕殖,兴教用典。
  东南大局平定之后,高宗皇帝准奏,开漳州府,以陈元光为漳州首任刺史,许天正为漳州首任别驾。因此,陈元光与许天正两人世称陈许两氏开漳始祖。
                             三、许陶与许天正
    许陶,周代许国国君许文叔公第61世孙,西汉成帝皇后许相如之父许嘉的第20世孙,东汉许靖第13世孙。
    陶字尧甫,袭宣威将军。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 669年),奉敕为陈政副帅,自河南率兵入闽,以平闽粤“獠蛮啸乱”,战殁于兵,葬于闽清。夫人陈氏,世传为陈政之妹,谱称许陶为许氏入闽始祖。许氏南方诸族,海外各部多从此说。
    许天正,许氏第62世,字允心,号云峰,生于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正月初七日,随父出镇泉潮间,与陈元光合力表建漳州,军功显著,建村 36堡。文武兼资。
    天正曾代州事帅事三年,平惠、潮、虔、抚四州之乱,助陈氏祖孙三代,教陈垧首举明经。传中原药方126首治病救世。
    许天正卒于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十月二十八日,墓在福建漳州浦南诗朋拦马桥头,坐乾向巽。袭宣威将军、授岭南行军团练副使、泉漳潮团练使、翊府纪室、漳州别驾。赠太尉,宋追封翊忠昭应侯。祠在漳州,市延安南路82-92号,原称马棚街。天正一生征战,镇居南诏半世纪。配姚氏,封一品淑节妙惠夫人,葬石马。
    附:天正以前许氏源脉一览表:(许天正系)
        1世:许文叔(姜信)(西周许国一代君)
        2世:许宏宽
        3世:许  栋
        4世:许  铭
        5世:许二丰
        6世:许汶填
        7世:许一枝
        8世:许  敦
        9世:许  腾
        10世:许昆美
        11世:许端庄
        12世:许财赙
        13世:许  玫
        14世:许  喜
        15世:许  声
        16世:许  衡
        17世:许  滨
        18世:许琼乔
        19世:许  政
        20世:许友邦
        21世:许  超
        22世:许闰余
        23世:许  植
        24世:许安结
        25世:许  友
        26世:许  缅
        27世:许裕宝
        28世:许楚书
        29世:许  焕
        30世:许坤莓
        31世:许  鉴
        32世:许忠诚
        33世:许絮阳
        34世:许光冕
        35世:许  畅
        36世:许兼理
        37世:许钦贺
        38世:许伟银
        39世:许耀东
        40世:许延寿(西汉宣帝皇后许平君叔父)
        41世:许  嘉(西汉宣帝皇后许相如父)
        42世:许  俸
        43世:许  商
        44世:许  纲
        45世:许  正
        46世:许  济
        47世:许  响
        48世:许  靖
        49世:许  标
        50世:许  山
        51世:许  傅
        52世:许守道
        53世:许齐望
        54世:许得起
        55世:许  寿
        56世:许玄本
        57世:许  麟
        58世:许兴祖
        59世:许  治
        60世:许克华
        61世:许  陶(许氏入闽始祖)
        62世:许天正(许氏开漳始祖)
       四、陈元光与许天正的治绩文采和风范
    陈元光与许天正的关系,并非仅仅是正帅与副帅的同僚关系,也并非仅仅是陈许两人之间情如兄弟的亲情厚谊关系,而是两家之间上自祖父,下至曾孙,数代人生死与共在唐太宗时代为大唐江山一统而奋斗,并开拓中国东南一隅的历史拓荒者之间精神合作、同心同德、团结合作之关系。
    陈、许两家合力为大唐朝廷办事,自祖父辈开始,以后绵延数世。
    许天正既出身汝南月旦评世家,先祖许靖、许邵儒风相传濡染。书史经传谙熟,尤精兵法,是个文武兼资的人才,得益于祖父许克华亲身教诲,为其日后功业奠定基石。
    那时正值隋末兵乱之际,许克华起兵汜水,响应天下豪杰及各路诸侯。后来,这支队伍从李渊,伴唐太宗所部;并翊赞陈克耕,合兵讨临汾诸郡,斩宋说等无数。陈克耕就是元光祖父,从此陈、许两家合力建功立业,直至共同开拓漳州并按抚泉、漳、潮、虔、抚等东南一方。两家关系特殊,绵延数代。从这一点上出发,可以看出陈、许两家合力为李唐朝廷建功立业的第一个贡献是:攻夺中原重地临汾等郡。第二个贡献是平闽粤“僚蛮之乱”,稳固东南一方。第三大贡献是将东南蛮荒之地变成文明礼义之邦,其中包括文化、医药、耕织、纲纪伦常、教育、军事建设与政治建设。
    后陈元光袭左郎将,许天正也以宣威将军身份袭父职为副帅。元光见泉潮礼让风微,暴习日起。而闽粤地广,觉帅府鞭长莫及。“遂与许天正谋,表请置泉、潮二州接壤之处为漳州郡,以便经略。百务傍午,悉付天正筹理,绰如之也!”
    这一段话,录自《漳州府志》,证实陈、许二帅表置漳州郡且亲如兄弟一般,千真万确。
    还有更为难得的细节,也见之于《漳州府志》以及唐赐进士四门学士欧阳詹撰文之中:“先是獠寇窃发,聚众万余。朝命政兄敏、敷领兵来援。敏敷殂,政母魏氏代领至闽。嘉天正方壮、博学能文,令军中诸儿,悉从授学。魏卒,元光以支孙承重。天正代领泉、潮事,以儒术饬吏治;以忠勇鼓士卒。平泉、潮、虔、抚之寇,置堡三十六所。泉、潮蒙其教诲捍御,变椎髻而复伦序,岭海辑宁。表升中奉大夫,兼岭南行军团练使。元光所申请,必天正讨论而后定。”
    上述引文,可见泉、漳、虔、抚诸州,皆承陈元光及许天正中原先进思想的启蒙教诲;逐渐变成礼义之邦。
    许天正之文才,也可从《漳州府志》中寻找到痕迹。当时刚刚扫平潮阳(即潮州府)贼寇,陈元光曾赋诗,诗末有句云:
                           参军许天正,
                           是用纪邦勋。

                      许天正的次韵诗曰:
      
                           抱磴从天上,
                           驱车还岭东。
                           气昂歼丑虏,
                           策妙诎魁雄。
                           飞絮随风散,
                           余氛向日镕。
                           长戈收百甲,
                           聚骑破千锋。
                           落剑挫戎首,
                           游绳系胁从。
                           四野无坚壁,
                           群生未化融。
                           龙湖膏泽下,
                           早晚偏枯穷。
    当时有位裴采访使,评许天正之诗,称“可饰丝纶,乃老于戈矛,我辈之罪也!”
    这位裴采访使,联合张燕公等人,将许天正文华学识论列于朝,“抡掌史馆”。许天正上表辞谢曰:

      父殁南荒,愁萦怀抱。予趋上国,迹远慈颜。惟肃玉钤军纪之严,少酬金门厚养之德。苟躐文阶,巩贻鳏旷……

    裴、张两公得报,益加器重,请于朝,以宣威将军兼领外府博士事授许天正。当时军中有歌谣唱许天正:

       别驾秀展,文不加点。点须成典,示我邦宪。

    陈政之母魏氏既卒于闽粤军中,许天正便为魏氏作墓志铭。此铭体积不小,史称其大小为“半径墓”。
    陈元光对于许天正的人格及文学才华敬佩有加,称其虑深辞赡,尝命其子陈珦从天正受学,开始了陈、许两家第四代人之间亲谊的培养。许天正对陈垧说:“经史之学,我与汝父仅窥一斑。得处不在文字,然当于文字中玩味之。”
    陈元光死后,其子珦嗣元光爵位。陈珦在许天正之教习下,终举明经,代父职。东南数郡军政大事,每决于天正。而天正之心,则无时不在扶掖陈珦,并怀念珦父陈元光。
    因许天正有文才,人称之为“翰墨世家”,自然是源于汝南祖籍文风久远。如今,许氏文风随着许氏入闽之后又逐渐播散开来,进入潮汕,然后再向海外延伸,闽南许氏因此是中国许氏文化向东南和海外衍生的转动点。
    许天正生于唐高祖李渊武德二年,终年七十岁。其一生文著,多刻于《陈龙湖谱集》中,对于研究唐代东南族群开发情况,很有价值。因为许天正这位历史文化名人,便是当今潮汕许姓人家的始祖。

你是本文的第4429位读者
来 源: 《潮汕许姓》
作 者: 许成初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