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前在南澳岛的时候,每年清明节中午,就能吃上奶奶亲手制作,在家中祀拜完先人的可口的薄饼。薄饼并非饼,它是由一张形如饼状的圆圆的薄薄的皮,用这张薄薄的皮包馅料,卷成圆筒形,直接可食用,称之为薄饼。薄饼在别的一些地方叫做春卷。 薄饼按里面的馅料分为咸、甜两种。我的奶奶做的薄饼是蔬菜馅的,咸的,嚼在嘴里,感觉薄饼皮非常柔软润滑,蔬菜馅料鲜——美可口,细品一下,酸甜中带点辣的蒜泥酱口宜人!至今仍感齿颊留香。 每年清明上午,奶奶烙薄饼皮时,我喜欢站在灶旁观看。奶奶先把锅(以前烧柴、草用的大锅,尖底,也叫作“鼎”)刷洗干净,找来一个萝卜的切断,用萝卜的断面蘸点花生油在锅底揩抹均匀。等锅烧热后,舀半勺面粉和茨粉调匀的稀浆往锅里直径20多公分的地方按顺时针“淋”上一圈,浆住下滑落,到中心点刚好接连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一片。很快地,薄饼皮的边沿上就微微的向上翘起,接着中间部分也膨胀起来,这样,薄饼皮就熟了。奶奶用手轻轻地把它提起来,叠放在桌面上湿豆腐布上,马上又往锅里揩抹油,再“淋”……一会儿功夫,手脚利索的奶奶就能烙出一大叠薄饼皮。烙完后用湿豆腐布包盖好,奶奶说,这样包盖薄饼皮才会柔软,干了就不好吃了。她还说,薄饼皮越薄越好,在“淋”的时候,手要均匀,用量也要掌握好,多了就会太厚,少了会不完整,如果出现缝隙,就要立即补上去。 烙好薄饼皮,就要做蒜泥酱了。奶奶把倒立在院子里的石臼翻过来,洗干净,把一碗剥了皮的蒜头倒在里面不停地捶捣,直到捣烂成一团泥,再把蒜泥和去过杂质的红糖水一起用慢火熬,一边熬一边不停地搅拌,最后再加点茨粉和适量的辣椒,一直搅拌到成为糊状。做好的蒜泥酱,颜色和膏体很像市场上卖的梅酱。 中午,祭祀完祖先,全家人围在四方桌旁卷薄饼。准备的馅料一般有:豆芽、韭菜、豆干丁、蛋皮、咸菜丝、猪肉丝、虾皮或虾仁、芹菜等。这些馅料炒熟后分别用大碗盛着,待各人自用。卷薄饼时,奶奶要给我们这些小孩子卷,我们却抢着自己弄,学着大人先用汤匙舀蒜泥酱在薄饼皮上涂抹均匀,然后,把大碗里的馅料用筷子夹的夹,用匙子舀的舀,集中放在薄饼皮中间,卷成圆筒形,双手捧起来,就可以大口大口地吃了。奶奶看着我们不雅的吃相,摇着头乐呵呵地问:“好不好吃?”我们说:“好吃!”她便笑得更加灿烂。 每次吃着奶奶做的薄饼,心里特别愉悦舒适,直到把小肚子撑得圆圆的。 很多年没吃过薄饼了,很想念。不久前,我在小摊上吃过甜的薄饼,味道还不错,就是薄饼皮太干了,后来才知道那是用电烙的,难怪没有奶奶做的柔软润滑。 今年清明,我特地自己做一次薄饼,解解馋,也让老公和孩子品尝一下南澳薄饼的美味。
|
你是本文的第118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9-04-04 作 者: 李锦娴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