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宗周,姬姓者流。宣王支子,食采封侯。于彼詹城,得姓之由。”
    上面诗赞,为潮汕詹氏得姓之源。即周宣王(827-782)的次子文公,分爵于河北省河间郡詹城(约在今天津和沧县之间)。文公有4子,曰华、曰显、曰英、曰礼。礼于周幽王二年(780)袭侯爵,后以爵为姓,故礼为詹氏之一世祖。
    入潮始祖詹东潞
    詹氏从北南迁,始于第37世康邦、敬邦、成邦三兄弟,于晋大兴元年(318),五胡乱华,中原板荡,神州陆沉,为避乱而南渡,创居于南阳(河南省),南方之有詹氏始于此。而詹氏人粤则迟至北宋末期。詹氏之第64世詹学传,字成宗,号正锋,官居宋室中书侍郎加太子太保,靖康年间,金兵犯阙,徽、钦二宗被掳,携家人随驾南渡,先暂寓于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后再移居广东大埔长窖村创居。学传生2子,长子黑龙,次子白龙。白龙派下至第69世詹东潞,号维明,于南宋末年,又从大埔移海阳县陈塘堡,经三迁,最后选择上饶堡之西瓜园(今饶平县饶洋镇),劈山造宅,垦荒造田,耕读课子授徒,历百数十年,詹氏子孙始蕃衍,并不断向外拓展,其开基创居已遍及饶平之新丰、建饶、九村、饶洋、上饶、上善等客属山区镇,下迁则有三饶、樟溪、黄冈等镇,外迁又有澄海、潮安、揭阳、潮阳、普宁、惠来、丰顺以及台湾等地之詹氏,居于饶平人口约4万多人。
    “八角九进士”
    占籍于潮汕及由本土旅台之詹氏,历代以来,人材辈出,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不乏有所造就,事业发展,声名卓著之优秀人材,尤文学方面,以詹氏之发祥地饶平来说,更有突出表现。
    詹氏入潮始祖詹东潞,“倡明经学,教授生徒,为五经博士,其门下多明经之士,时潮士赖之”(《饶平县志》)。尔后,其子孙受乃祖教诲影响,诗礼传家,绵延不息。入清时,仅在今饶洋镇陈坑八角楼村,从雍正至道光的100余年中,一共出了9名进士和20名举人(不包括考上进士),故传有“八角九进士”之佳话。更因进士、举人考中的捷报未断,是以八角楼改名为听捷楼,且刻碑以记叙该楼的科举文事。其中,詹文舯,因修文嗜学,广购遗书,详加注释,有子6人各治一经(五经与六艺),因家学之渊源,遂有孙成进士者4人,即志远、良弼、肯构、德莹。肯构还人翰林院;膺乡荐(举人)者4人;贡监生31人。詹云翼,康熙甲辰(1664)举人,不仕。但于乡里,好义乐施,尤治家则以优教优学为先,故有子3人,广誉、豹暑、春光皆登进士。而广誉被敕授奉直大夫,在乡中筑圣旨亭时,又建楼名“敕书楼”,又广购经典书籍,专给后人为课读之所,以为家学之绵延。
    詹培勋,詹氏第87世,饶平茂芝人,光绪己丑(1899)文庠生。其人性情豪放,旷达有大度,工诗文尤善丹青。曾赴台湾执教,在一次全台举办中国画展时,被聘为评判会长。其先后在饶平、南澳各地从教50余年,对学生循循善诱,未尝一日稍懈,春风化雨,桃李芳菲,邑人莫不颂其德。民国廿九年春,国民党饶平县政府,特赠一匾、书“翊教崇圣”四字为之褒扬。其为詹氏撰写的“兴周崇祖业,振展炳乾坤。博士书香绍,才猷喜冠群。章成期世笃,品立迪维勤。运至昌明会,纲常万载存”辈序诗,既体现了詹氏诗礼传家之传统美德,又因其在族内的威望,故得到族人的赞同认可,予以实行。
    “一代词宗”盾安泰
    詹安泰(1902-1967),詹氏第92世,饶平县新丰镇楼仔人,教授,著名古典诗词研究家、文学史家和书法艺术家。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和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开始在《新民周报》发表小说。1926年大学毕业后在韩山师范和金山中学执教12年。1938年受聘任中山大学教授,中文系兼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字部指导教授,讲授古代诗词。抗日战争期间(1942—1943)回家乡上饶中学任国文课,后再返中山大学任教授,历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等。20世纪60年代初培养宋词研究生,主要讲授文学史、古代诗词选等课。在此期间,参加高教部主持的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工作,由他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份》被选为大学教材。1967年4月病逝广州,享年65岁。
     詹安泰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发表了几十篇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尤其精于诗词的研究、创作。他的词学专著有独特创新见解,在词坛有较大影响,日本学者有“南詹北夏,一代词宗”的评誉。

你是本文的第1784位读者
来 源: 《逢看湖山便忆家》
作 者: 余构养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