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子是中华韩姓鼻祖

    韩姓,是中华民族中人口众多的大姓,又是得姓较早的古老姓氏。韩姓最早的受姓始祖是韩武子。据《元和姓纂》:“韩,出自唐叔虞之后,晋穆侯子成师生万,食采于韩,因以命氏。”唐叔虞,姬姓,字子干,周武王姬发的幼子。因初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故称“唐叔虞”。唐叔虞是晋国的开国君主,其第八世孙就是晋穆侯。晋穆侯生子成师,成师生子万。姬万于周懿王二年(约公元前900年)戊子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称韩侯。后来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即韩姓。由此可见,韩氏之姓,实自姬万开始。姬万后来被改称韩万,即世人常称的韩武子。韩武子是中华民族韩姓的鼻祖。

    入潮始祖韩清奇

    韩氏得姓至今约三千年,历史久远。据近年来的人口统计资料,按人口多少排序,韩姓在中国100大姓中,排行第25位,约800多万人,可谓人口众多,尽管韩姓人口众多,源远流长,但在潮汕地区韩姓人口并不多,而且卜居潮汕地区的时间比较晚。据史料记载,最早入潮的韩姓人物,有唐初随陈元光入潮平蛮的府兵韩求、韩器及韩尧,但这些人并未在潮占籍。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被贬潮州,其后裔也没有在潮汕生活下来。直至元末明初,才有韩姓在潮占籍,蕃衍后代。这支韩姓的开基祖就是韩清奇。韩清奇,福建莆田人,元末明初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迁居于潮州府揭邑之霖田(今揭西河婆)。据揭阳《韩氏族谱》记载,韩清奇的远祖是唐朝末年卜居于福建沙县的兵部侍郎韩。韩(842-923),字致光,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韩官拜左谏议大夫,迁中书舍人。乾宁三年(897)任兵部侍郎。后为避迫害而占籍福建沙县,成为福建韩姓的始祖。按江苏《锡山韩氏宗谱》,韩乃是韩愈的五世孙。韩愈生韩昶,韩昶生韩绾,韩绾生韩亘,韩亘生韩。由此看来,韩清奇是韩愈的后世裔孙。据韩思道编撰,刊于1973年的《韩氏家乘考》,祖籍河南孟县(韩愈家乡)的韩姓“清”字辈中,有韩清濂,韩清溪。后来两人皆南下迁徙卜居台湾。这说明,河南孟县的韩姓辈序与由福建莆田迁潮的韩姓辈序相吻合。从而可以看出,福建莆田的韩姓是由河南孟县的韩姓辗转迁徙而来的。这就更进一步证实了韩清奇(福建莆田人)是韩愈(河南孟县人)的世孙。

    韩镇翁系第二支入潮开基祖

    自韩清奇占籍潮汕之后,韩姓便在潮汕地区蕃衍迁播。明朝嘉靖(1522-1566)年间,韩清奇裔孙韩见渠由揭邑霖田到黄陇都松柏蓝村设私塾授学徒,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其家眷最后卜居于潮阳黄陇都潘岱(今红场镇潘岱);乾隆八年(1743),韩见渠第六代裔孙韩振灏由潘岱迁居于黄陇都刘厝庵(今仙城镇刘厝);今台湾的桃园、八德等地的韩姓也是韩清奇的后裔。明嘉靖三十六(1557)年,另一支韩姓也由福建莆田迁徙入潮。其开基祖为韩镇翁。韩镇翁最先卜居于潮阳峡山都长厝村(今属沙陇镇)。清初迁界,韩镇翁裔孙被迫迁徙各地。今仙城镇新湖村、五石及仙城,潮州彩塘,普宁咸寮,惠来点埔、里行、神泉及陆丰碣石国头及湖东,皆系韩镇翁之后。

    潮汕人口约2万移居港台等地超3万

    潮汕韩姓人口不到2万。揭阳约1万,主要集中于揭西河婆,惠来点埔、里行及普宁咸寮;汕头约5000余人,主要集中在潮阳仙城镇新湖,五石及刘厝,红场镇的潘岱,陈店镇的定安及海门镇的城北、北新;潮州约2000余人,主要集中在潮安彩塘;此外,旅居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地的潮汕籍韩姓约3万多人。

    

你是本文的第1580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
作 者: 周德鹏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