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潮州的民间文学宝库中,民间故事和传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潮州民间,到处都有民间故事和传说在流传,老奶奶给小孙子“学古”(讲故事),青年们聚在一起喝工夫茶聊天,妇女们在抽纱场绣花闲谈,他们的话题常常离不开民间故事和传说。这些富有吸引力的群众口头创作,成为潮州广大人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 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并非一个概念。民间故事指的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传播的、具有幻想色采或现实性的故事。民间传说指的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由于传说往往和历史的、实有的事物相联系,所以包含了某种历史的、实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特点,这也正是它区别于民间故事之处。 潮州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数量很多,内容相当丰富。民间故事主要有下列的几个种类: 1.幻想故事 幻想故事是幻想性较强的民间故事。它以丰富想象为其特点,往往以超自然的人物、情节和事物,来表达人们对于社会的看法,从而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无粕古》相《乜物来》就是例子。《无粕古》描写一位聪明、机智、顽强的少年,被洪水冲走,幸得有人从城楼上丢下一片甘蔗粕,甘蔗粕突然变大,大得象一条舢舨,于是,他乘这只蔗粕舢舨,在海上历尽艰险,最后胜利回到城里,与家人团聚。《乜物来》描写勤劳而贫困的弟弟得到仙人的帮助,获得一件宝贝,叫宝贝变出什么就变出什么,从此富裕起来。有钱而又贪婪的哥哥骗走了宝贝,喊了一声“乜物来”,宝贝变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连那些肮脏的、使人惊骇的东西也纷至沓来,把贪心的哥哥压死了。幻想故事歌颂人民赖以创造世界的劳动,歌颂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聪明才智,深受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喜爱。 2。世俗故事 世俗故事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民间故事。它很少或没有幻想的成份,具有尖锐、鲜明的阶级倾向性。世俗故事的主人公,通常是劳动者。《今年番薯晤比旧年芋》就是一则很好的潮州世俗故事。故事讲述老实的哥哥阿芋去给地主当长工,受尽地主的欺凌。干了一年,连一个铜板的工钱都没有拿到手。聪明的弟弟番薯第二年又到那里去当长工,智斗地主,赢得胜利,不但拿到自己和哥哥应得的工钱,还将地主弄得目瞪口呆,狼狈不堪。世俗故事所歌颂的,是那些勤劳、正直、聪明、善良的人,所鞭挞的,是欺压人民的地主老财、官僚恶霸,大长劳动人民的志气,所以流传最为广泛。在潮州各地流传着的能工巧匠的故事、家庭关系的故事、反封建礼教的故事、愚女婿巧媳妇的故事,生产经验的故事等,也属于世俗故事。 3.动物故事 动物故事借助于对各种动物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十二生肖的故事》就是潮州群众爱听爱讲的动物故事中的一个。 潮州的民间传说内容也很丰富,涉及面尤其广泛。其主要的种类有: ㈠历史传说 这类传说以本地的某一历史事件为中心,刻划各阶层、各方面人物的动态,揭示历史的真实,说明人心的归向。表现宋末潮州人民抗金斗争的《陈壁娘的传说》,描写辛亥革命浪潮中潮州群众活捉作恶多端的知府的《潮州知府陈兆棠的金牙》等都属这一类。 ㈡人物传说 人物传说以本地某一人物为中心,描述他们的思想、品质、事迹,遭遇。多数人物传说的主人公,在不同的时代可能都曾为人民做过这样那样的好事,或起过这样那样的进步历史作用,人民群众通过传说纪念他们。歌颂农民起义领袖的关于吴忠恕的传说,歌颂对潮州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关于韩愈的传说,称颂乡贤优秀品德和才学的关于刘龙图、林大钦、翁万达,吴殿邦的传说,都是十分深入人心的人物传说。 ㈢风物传说 这类传说叙述潮州的山川古迹、花鸟鱼虫,风俗习惯和土特产品的由来以及它们的命名,广泛地反映潮州的民族历史、社会生活和地方风物的特点,表现潮州人民探求本地历史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叙说潮州畲族人民历史的《龙麒和他的子孙》,叙说鸟笼山由来的传说《陈吊王埋金银》,叙说潮州传统糕点腐乳饼由来的传说《腐乳饼》等等,都是例子。 二 潮州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有诸多特点,其主要的有: 1.内容上的地方性 潮州的民间故事和传说的内容,如上所述,多数与本地的历史、沿革、人物、山川、古迹、花鸟、特产、风俗等有关,因而也就具有十分明显的地方性。《仙佛造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韩愈被贬到潮州后,要在潮州城外恶溪上面造一座大桥。因为水深流急无法施工,便请侄儿韩湘子他们八仙和活佛广济和尚帮助。广济和尚负责西岸工程,八仙负责东岸工程,为了早日把大桥建好,他们都大施法力,各显神通。 广济和尚跑到桑浦山来,口中念起符咒,用手一指,只见满山石头都滚动起来,霎时变成一群羔羊,由他赶往潮州城,东岸八仙跑去凤凰山,把山上石头变成群猪,也赶向工地。 八仙人多,分批赶猪。别人都走了,只有铁拐李赶着最后一批猪下山,哪知半路碰到一个孝妇在一座坟墓前啼哭。这丧气一冲,符法失灵了,那群乌猪倒下去变成一座山,就是现在的“猪山”。 广济和尚一人赶羊,顾此失彼,赶到潮州时,发现少了两只,急忙跑回头寻找。找到了刚要赶来,又碰到一个贪心的财主,说这两只羊是他家丢失的,硬是把羊拖走。拖到自己口里,羊再也不肯走了。财主在羊身上抽了一鞭,两只羊顿时变成两座山头,把财主和他的一百亩田地都压在山下。这两座山就被人们叫做“乌洋山”。 八仙少了一群猪,广济和尚少了两只羊,大桥建到中心,便没法连接起来。铁拐李急得直跺脚,结果把东岸桥墩踩低了一角。大家正不知如何是好,只见何仙姑把手中的宝莲花抛下,花飘在江心敞开来,变成十八条梭船;对岸广济和尚看了,急忙把手杖丢下江心,变成一根长绳,把十八条梭船连成一架浮桥。 桥建成后,潮州人为了纪念韩湘子他们八位仙人和广济和尚,就给桥起了两个名字,一个叫“湘子桥”,一个叫“广济桥”① 位于潮州市东门外的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6年(公元1170年),横跨韩江,全长500余米,由东西两段桥体和中间的浮桥构成,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关式石桥,是我国著名古桥之一。《仙佛造桥》是关于这座古桥由来的传说,在潮州流传广泛,十分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原因,主要在于它的内容上的地方性。 潮州姑娘工刺绣,因而就有许多关于绣花的民间故事;潮安县枫溪镇盛产瓷器,就有不少关于瓷器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潮安县世田村山上有块棋盘石,因而就有《仙人棋石》的传说;潮安县磷溪镇石山有个山洞叫做出米洞,因而就有《石山出米洞》的传说;潮州有座龙母庙,因而就有关于龙母庙由来的传说;潮安境内的韩江东溪出产鲤鱼虫,因而就有关于鲤鱼虫的传说。这些,都很好地说明潮州的民间故事与传说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地方性。 2.情节上的传奇性 潮州民间故事和传说的故事情节,多具有传奇性。所谓传奇性,是指故事发展在合乎生活逻辑,符合生活本身形态的前提下,通过虚构、夸张、幻想手法乃至“超人间”的情节来引起故事的转变。它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既有真实感,又曲折离奇,从而收到引入入胜的效果。一向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姑嫂鸟》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古时候,潮州城外有座南山,南山脚下有个村庄.村庄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共有三个人:小姑、嫂嫂和婆婆。姑嫂亲如姐妹,终日一面绣花,一面服侍婆婆。一日三餐,她们都要从稀饭里捞出干饭来,姑嫂吃稀婆吃干。 嫂嫂是远近闻名的刺绣能手。她绣出的花儿能引来蜂和蝶。她绣出的麻雀能使花猫围着它扑扑跳。小姑自幼跟在嫂嫂身边学绣花,嫂嫂尽心尽意地教她。五岁学穿针,六岁学描花,七岁绣花鸟,八岁绣嫁衣。春天绣桃杏,夏天绣金荷,秋天绣野菊,冬天绣腊梅。小姑绣出的花也能引来蜂和蝶,小姑绣出的麻雀也能使花猫圈着它扑扑跳。小姑出师了,和嫂嫂一样成了绣花能手啦。 有一次,小姑在花规旁发呆。嫂嫂问: “妹妹你为什么发愁?” “你教我绣了九十九样花,就是杨梅花儿没绣过。” “绣杨梅花难呀。” “为什么?” “杨梅花长在南山里,每年只到大年三十夜围炉时才开花,—眨眼又谢了。” “我要绣出它的模样儿。” “你敢深夜进南山?” “我敢!” 到了大年三十夜,不料小姑果真带了花规针线,点了火把悄悄进南山去了。嫂嫂在家中服侍婆婆,心里惦记小姑。公鸡叫头遍,满天星星都睡了,嫂嫂一夜未合眼。嫂嫂很担心,早早起来淘了米,—口气跑到南山里。她一边寻找一边呼叫: “细姑,细姑!” 没听见小姑的回音,只听见北风呼呼叫,梅树沙沙响。嫂嫂转过一树又一树,终于在杨梅树下找到小姑的绣花规。花规上鲜血滴滴染透了杨梅花,嫂嫂明白了,小姑被老虎叼走了。嫂嫂拿着小姑的绣花鞋,号天叫日放声大哭;嫂嫂抱着小姑的绣花鞋,走过一山又一山,就是要把小姑的尸骨寻回来。不知走了多久,嫂嫂忽然看见后面飞来一只美丽的小鸟。她爬了一山,小鸟转了一山;她翻过一岭,小鸟飞过一岭,“嫂咕!嫂咕!”声声叫不停。叫得嫂嫂好悲伤,叫得嫂嫂肠寸断!嫂嫂明白了,小鸟是小姑的化身,声声催她回家捞干饭,服侍婆婆吃早餐。 从此以后,每回杨梅开花时,小鸟总是一山转一山,一岭飞过一岭,“嫂咕!嫂咕!”声声叫不停。潮州人就把这美丽的小鸟叫做“姑嫂鸟”。 故事中小姑化鸟、叫嫂的情节,完全是超于人间的,然而,当我们想到姑嫂平日的深情厚谊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姑姑这样挚着地在天空、在地面上叫嫂嫂,是合乎逻辑,顺乎情理的。化鸟叫嫂的情节,运用的是幻想、夸张、渲染的手法,这使故事富有传奇色采,富有比一般故事更强的感染力。《姑嫂鸟》情节,潮州各地稍有不同,整理稿也有多种,但富有传奇色采这一点却是共同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3.形象上的单纯性 潮州民间故事和传说在刻划形象方面,一般都使用粗线条的手法,着重强调人物思想性格的某一个方面。因此,形象单纯、明朗、突出、鲜明,往往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民间故事《猪哥精跌落厕池》中老妈人的善良、软弱;猪哥精的凶残、愚蠢;周围群众的机智、助人为乐和富于同情心;《今年番薯唔比旧年芋》中老大阿芋的老实而缺少机谋,老二番薯的机智、沉着、富于斗争精神,《乌羊山传说》中铁拐李的正直乐观,疾恶如仇,恶霸刘昌的贪婪残暴、巧取豪夺,这些形象的性格特征都比较单纯,然而却十分鲜明。 《凤尾竹的传说》对人物形象的刻划,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故事是这样的: 竹乡有一对恋人——竹鸣和阿凤,他们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在他们举行婚礼的晚上,乡中恶霸“乌狗蜂”纠集—群恶棍,要来杀害竹鸣、抢走阿凤。他俩闻讯,双双逃跑。“乌狗蜂”率众追赶,到河边,竹鸣和阿凤见前无去路,便抱在一起,双双跳进波涛汹涌的江中。一忽儿,一对彩凤腾空而起。“乌狗蜂”放箭,射落一根凤毛,风毛旋即变成一丛翠绿的凤尾竹,枝干带着硬刺。“乌狗蜂”砍竹,竹子越砍越多。“乌狗蜂”放火烧竹,却被风刮起,掉落在竹丛上刺死。故事中的三个形象都很单纯、鲜明:竹鸣和阿风的坚贞、倔强;“乌狗蜂”的阴险毒辣。故事中的所有情节和细节,都服务于对人物思想性格刻划方面,并没有其它的枝蔓,就连凤毛化竹之后,竹上长着硬刺这一点,也照样服务于对竹鸣、阿凤这对青年的坚贞倔强这一性格特征的刻划。 三 在为数众多的潮州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思想积极、内容健康的占大部分,是主流;然而,思想消极、内容不健康的也有一定数量,可谓精华与糟粕并存。糟粕的主要种类有三: 其一、是宣扬封建主义思想的。 在潮州民间,流传着很多宋帝昺南逃至潮州的传说。例如:《义井的传说》讲述宋帝昺南逃至潮州城,口中烦渴,来到井边,又无桶可汲水,一句“水如果能漫起来就好了”,井水马上漫至井面。又如,《无尾螺的传说》讲述宋帝昺南逃至潮州城外的砚田山,腹中饥饿,随从捉田螺让他充饥,临走时,宋帝昺一声“放你们超生去吧”,把田螺丢进坑沟中,无尾的螺壳便果然复活了,等等。 南宋灭亡,汉族受外族统治压迫,人民群众出于民族感情,对前朝有所怀恋,编出一些故事传说来表达这种情绪,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然而,从今天的观点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盲目地歌颂一个只有八、九岁的末代皇帝的“圣言”(即所谓“圣君嘴”),除了表现一种封建的忠君思想之外,还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另外,潮州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还有一部分是以宣扬封建等级观念、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内容的,这些也都是封建主义糟粕。 其二、是内容无聊庸俗的。 有一题为《来看》的民间故事,讲述一个少年,为了开瞎子的玩笑,把瞎子带到池塘洗澡,并自报名字叫做来看,瞎子洗完澡找不到少年摸不到衣服,于是只好大声呼喊少年的名字:“来看呀!来看呀!”村人听到呼喊,纷纷来看,闹出笑话。这种故事,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心,不仅无聊庸俗,而且缺德。流传于潮州民间的有关夏雨来秀才的传说,其中不少也属此类。故事中的夏雨来专搞恶作剧嘲弄他人,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往往无聊得很,庸俗不堪。 其三,是内容猥亵的。 内容猥亵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俗称“咸古”,在一些角落里有市场,因而也能继续流行。 潮州民间故事和传说中存在着这些糟粕,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某些封建文人插了手。另外,小市民意识的影响,也是一个原因。 这些明显的糟粕,我们在整理的过程中,是应该予以扬弃的。 注:①②见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潮州民间故事选《仙佛造桥》一书。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