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中有个前缀(有些语法书籍叫做“词头”)“阿”

,常用在亲属称谓、排行或姓名之前,如:

    亲属称谓:阿公(爷爷) 阿舅(舅父) 阿叔(叔父) 阿姐(姐姐)

    排行称谓:阿大 阿二 阿三 阿四 阿尾(最小的,老幺)

    姓名称谓:阿林 阿李 阿伦 阿杰 阿林依伦 阿李连杰

    解放初期有鼓励勤俭节约的乡间墙壁广告云:“新阿大,旧阿二,补阿三”,意思是老大穿新的(衣服),老二穿旧的,老三穿打补丁的。

    “阿”用作前缀,在南方各汉语方言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从汉魏六朝时保留下来的古语词。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认为:“词头‘阿’字最初用作疑问代词‘谁’字的词头(阿谁),而‘阿谁’可能是从‘伊谁’变来的。‘伊谁’在《诗经》里已经出现了。”(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而中山大学中文系著名语言学家李新魁先生却认为:“这个‘阿’事实上是来自苗语,这个词头大概是古台语各种语言所具有的,它首先被吸收到南方的汉语方言中来,然后在魏晋时期传到北方话,并且进入书面语言。”(李新魁《广东的方言》,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我们认为:先秦汉语和古台语的名词前面都可能有一个开口度较大的音节作为前缀(词头),以便呼应。“阿”是这个音节在南北朝时的写法,例如:《世说新语·识鉴》:“周伯仁母冬至举酒赐三子……周嵩长而泣曰:‘……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尔。’”“阿奴”是周伯仁对母自称。“阿奴”之称,今潮汕话犹存。再如《北齐书·恩幸传·穆提婆》:“提婆母陆令萱配入掖庭,提婆为奴。后主在襁褓中,令其鞠养,谓之干阿妳。”南方方言把这个“阿”保留下来了,潮汕话是保持得比较完好的方言之一。

    潮汕方言常用作称谓前缀的还有一个“老”,如:

    亲属称谓:老公(曾祖父) 老舅(外婆的兄弟) 老叔(祖父的弟弟)

    排行称谓:老大 老二 老三 老四 老尾(最小的,老幺)

    姓名称谓:老林 老李 老伦 老杰

    对比“阿”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老”用在排行前面跟“阿”的意思相近,语言风格有一点点不同而已。用在单字姓氏前面也可以,但通常不用在双音节或者三音节的姓名前,不说“老依伦”“老林依轮”等等。但亲属称谓之前加“老”,意思就大不相同了,因为“老”在这里就是个实词性语素,表示更高一级别的辈份。试比较:

    阿公(祖父)——老公(曾祖父)

    阿舅(舅父)——老舅(外婆的兄弟)

    阿叔(叔父)——老叔(祖父的弟弟)

    阿姑(姑母)——老姑(祖父的姐妹)

    用在亲属称谓之前而可以认为是前缀的只有“老兄”和“老兄老弟”(哥儿们)等个别词儿。现在使用的 “老婆”、“老公”、“老外”等词语是从普通话或者粤语新引进的词语。

    “老”作为前缀,普通话也用,它显然是从形容词(表示年长)逐渐虚化而来的,大概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唐代便流行起来,后来一直沿用下来,只是各地方言的用法稍有不同罢了。潮汕方言中也有一些原有的词语“老”是用作没有实际意思的前缀的。例如:

    老丑,潮剧戏谚有“老丑呾白话”,说的是潮剧里的丑角道白多是用土话俗语,引申指说白了,说清楚了。“老丑”作为丑角,并没有强调年龄的“老”。而“老旦”与“花旦”相比而言,就有年长的“旦角”的意思了。

    《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叫“老猪”,孙悟空叫“老猴”,也没有带年长的意思,不知道是否从“老鼠”“老虎”等普通话动物名称词语模仿而来的。如果从言语风格来看,“老丑”“老猪”“老猴”等倒是给人以诙谐亲切的感觉。

你是本文的第85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4、3
作 者: 林伦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