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年轻读研究生时(上世纪80年代初吧),一首《酒干倘卖无》唱遍了大江南北,那句“酒干倘卖无”成了家喻户晓、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哼哼出来的旋律。后来才知道,该歌曲是台湾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1984年获得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此后被多次翻唱,2001年,大陆歌手程琳随同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拍摄组到台湾演出,和苏芮同唱了一曲《酒干倘卖无》,再度掀起传唱热潮。
  查阅一下百度百科,居然告诉我们《酒干倘卖无》5个字有两个写错:“歌曲《酒干倘卖无》是闽南语,但是有两个错别字……‘干’正确的应该是‘瓨’,这个字出现在2000年前司马迁的《史记》里,就是酒瓶子的意思;‘倘’应为‘当’,《古诗十九首》里就有这样的用法,由于许多人不了解,所以便音译成‘干’和‘倘’。”
  “酒干倘卖无”这句话用潮汕话翻译过来,就是“有酒樽好卖无”。台湾闽南话中的“酒干”,就是酒瓶子的意思,潮汕话叫“酒樽”。但闽南话叫“酒干”,百度百科上说应该写作“酒瓨”,其实,“瓨”字就是“缸”字的异体字。《说文解字·缶部》:“缸,瓨也。”段玉裁注:“缸与瓨音义皆同也。”《瓦部》又说:“瓨,似罂,长颈。”王筠句读:“字与《缶部》缸同。”《广雅·释器》:“瓨,瓶也。”由此可见,台湾闽南话保留的是古语“酒缸”,“缸”读

(刚),所以被不懂古词语的词作者谐音写成“干”了。

  那潮汕话呢?潮汕话现在不是读“缸”为

吗?如水缸、酒缸等,而且指的是大的陶瓮。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或忘记了,还有一个词,保留着

(刚)的读音,那就是——井缸(指身形长的花瓶),它也保留了古代的词义。

  潮汕话瓶子不叫“缸”,而叫“樽”,如“豉油樽”(酱油瓶)“酒樽”(酒瓶)“臊汤樽”(装鱼露的瓶子)“啤酒樽”等。也用作量词,如:“买二樽酒。”潮汕俗语有:“孬做桁

,好做桷;孬做屐桃,好做樽塞。”樽塞,瓶子塞儿也。谓物件不嫌其小,用得其所便能物尽其用。

  把瓶子叫“樽”,也是古语。樽,古代为盛酒的器皿,《易·坎》:“樽酒簋贰用缶。”《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命北面重席,新樽絜之。”《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史记·乐书》:“布筵席,陈樽俎,列笾豆。”唐·李白《前有樽酒行》之一:“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唐·杜甫《独酌》:“步屧深林晚,开樽独酌迟。”字亦作“罇”,《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五》:“酌寡人之罇,进之于客。”汉·刘向《说苑·修文》:“置罇俎,列笾豆。”《后汉书·章帝纪》:“岐山得铜器,形似酒罇……”《玉篇·缶部》:“罇,与樽同。”古字只作“尊”,会手执酒瓶之意。《礼记·乐记》:“铺筵席,陈尊俎。”《礼记·明堂位》:“尊用牺、象、山、罍。”汉·郑玄注:“尊,酒器也。”《正字通·缶部》:“罇……本字作尊,后加缶、加木、加瓦、加土者,随俗所见也。”“樽”(尊)也可用如量词,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案》:“赠肉十樽,银十两。”

  小结,古今之“尊”形制大不相同,今只仍旧名而已。又,“尊”字多用作“尊敬”义,“罇”“墫”等字又太难僻,所以,表示瓶子的意思,还是选用“樽”字好。

你是本文的第22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10、28
作 者: 林伦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