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大下小解·大细二声》一文,谈到 “大家” 可以读为
,“大官”可读为
,指婆婆和公公。这不但音理上可以解释,古代文献也有用例。
把婆婆尊称为“大家”,大概始于汉朝时对贵妇的尊称,如东汉女史学家班昭 (约49-120),是著名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年轻时守寡,奉召入宫,为皇后及诸贵人教师,被大家尊称为“曹大家”。后来慢慢地,“大家”便被泛化用来尊称有地位的妇人了。到了南北朝的文献中,指婆婆的例子已经很多了。例如:
南朝·梁·沈约《宋书·孙棘传》:“棘妻又寄语嘱棘:‘君当门户,岂有委罪小郎?且大家临亡,以小郎嘱君……’”“大家”,指孙棘之母、棘妻之婆婆。“小郎”,指小叔子(“小”潮汕话读sio2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张让子妇,太后妹也。让向子妇叩头曰:‘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这个“新妇”指的是张让儿子的妻子,也就是张让的“新妇”。又《周郁妻传》:“郁骄淫轻躁,多行无礼,郁父伟谓(郁妻)阿曰:‘新妇贤者女,当以道匡夫。’”两例都是公公称儿媳妇,与潮汕话合,“新妇”指的就是儿媳妇。
到了唐代,“大家” 还有指婆婆的用例。如唐·赵璘《因话录》卷三:“王问曰:‘何事?’女对曰:‘大家昨夜小不安适,使人往候。’王掷箸怒曰:‘汝为人妇,岂有阿家体候不安,不检校汤药,而与父作生日……’” “大家”,唐代也称 “阿家”。又如:唐·温庭筠《干馔子》:“大家见之,即不忘媳妇。” “大家”、“媳妇”对称,与潮汕话说“大家新妇”一样。
“大官”称公公,未见汉魏六朝用例,但宋朝的王楙在他的《野客丛书》中对此有所记录:“吴人称翁为官,称姑为家。” 清代的王应奎《柳南续笔》卷一亦云:“天子为官家,而妇人称舅姑亦曰官家。按马令《南唐书》:元宗好游,李家明常从。初皇弟加爵,而恩未及臣下。因置酒殿中,家明俳优,戏为翁媪列坐。诸妇拜礼颇烦。翁媪怒曰:‘自家官,自家家,何用多拜也。’元宗笑,于是百官进秩有差。”当代学者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云:“官家除称帝王外……吴人又以之称翁姑。”“翁姑”就是公公和婆婆。由此可见,称公公为“大官”原来也是由于对帝王、权贵的尊称,后来才慢慢变成泛称的。不但潮汕话保留此称谓,吴语、福建闽语也有此称。
公公婆婆潮汕话还合称为“大家官”,但不称“大官家”,大概是怕有误会吧。与儿媳合称,则叫“大家新妇”,在俗语中,也常常以对称出现,如“大家无话新妇嗸”、“大家轻易,新妇看齐”、“大家粗枭,新妇严条” 等等。
称儿媳妇为“新妇”的例子除了上文的例子之外,还如宋·洪迈《夷坚甲志·张屠户》:“新妇来,我乃阿翁也。”“阿翁”此处指公公。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三:“但愿吾子早归,新妇异日有子有孙,皆如新妇之孝敬。”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女在内含笑而告之曰:‘翁无烦怒,有新妇在,刀锯斧钺,妇自受之,必不会贻害双亲。’”清朝学者翟灏在他的著作《通俗篇·妇女》中记载道:“考新妇之称,六朝已然,而唐最为通行,见诸史及小说稗官家……然自主逮及翁姑言,非主新嫁也。”此说正与潮汕话相合。
“新妇”不指新嫁娘(潮汕话称为“新人”),而指儿媳妇,“妇”字应读
(捕),“古无轻唇音”
,现代汉语的
声母(潮汕话无
声母,对应读为
声母),古代读
或
声母,“妇”字古音就是
了。“幅脯富孵斧,浮”等字潮汕话也是保留古音,读重唇音(双唇音)
或
声母的。儿媳妇粤语叫做“sam pou”,字写作“心抱”,本字其实也是“新妇”,与潮汕话相同,“妇”字读重唇音
。“新”字则是被后一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
逆同化而由
变成
,“新”
,就变成“心”
了。
|
你是本文的第63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3、21 作 者: 林伦伦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