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只有一个常用的义项:“成人(对小孩儿而言)”。另外一个不常用的义项是“旧时指地位高的官长”(商务印书馆第6版244页)。
 &sp;  潮汕话的“大人”则还有另外一个义项,指父亲。如说:“阮阿大人无在内(我父亲不在家)。”汉魏六朝文献中有很多以“大人”称父亲的例子。如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又《世说新语·夙惠》:“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子)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着箄,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仍具窃听……’”
    用“大人”称父亲,看来是汉魏六朝时语,那时候是用来当对父亲的恭敬面称的,应该是从称官长一义引申而来的,与上一篇文章谈到的以“大家”、“大官”敬称婆婆、公公同一个道理。不过潮汕话不用来当面称,只用作表示尊敬的背称,十分文雅,可惜今天的年轻人懂得使用这个词的已经很少了。“大人”指父亲或指成人,潮汕话“人”读轻声如阳去;但如果指官长,则得读阳平并加重音。
    “阿奴”,在潮汕话中指儿子。如说:“只个学生岂是阿张老师个阿奴?”这也是汉魏六朝时语。如《世说新语·容止》:“王敬豫有美形,问讯王公。王公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当代著名学者余嘉锡笺疏引李慈銘云:“乃(王)导自谓其子之语。”又《世说新语·识鉴》:“周伯仁母冬至举酒赐三子……周嵩长跪而泣曰:‘……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尔。’”
    “阿奴”一词,当是从指孩儿一词演变而来,字也写作“孥”。《诗·小雅·棠棣》:“宜尔家室,乐尔妻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诸将……反走,驰入昆阳,皆惶怖,犹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宋·秦观《赠张潜道》诗:“独携三尺琴,笑别妻与孥。”可见从先秦到唐宋,“孥”都是指儿女。明·王鏊《姑苏志·风俗》云:“呼小儿曰孥儿;孥,子孙也。”《广韵·模韵》:“孥,妻孥。《书》传曰:孥,子也。”乃都切。无论词义还是读音,都跟潮汕话一致。但复杂的是,不论是“奴”还是“孥”,在潮汕话中都有阳平和阴平两读。“奴”如果在“奴隶”、“亡国奴”、“阿奴”等词中,潮音读阳平

;但在潮汕话“家奴”(潮剧中常用到)一词中,则读阴平声

。“孥”在单音节词中,或者在“妻孥”等词中,读阳平;在“孥囝”、“孥囝儿(尼)”、“孥囝儿(尼)人”等口语词中,则必须读阴平声。

你是本文的第45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3、28
作 者: 林伦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