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先卵面,后卵险》一文中,我们谈及“卵”字指蛋类时读
(郎6),“卵”字在中古音中属于“山”摄合口字,这类字大多数文读韵母是 (汪),如“宽端关惯宣传饭”等;少数字韵母读 (氨),如“慢卵(男阴)”等;“卵”字读 (郎6) 则是其白读音,韵母是 (恩)。 (团),但“传球”口语中叫“deng5球”。其实,“deng5球”就是“传球”,“传”用的是白读音。传记、水浒传、白蛇传,等等,其“传”字也读白读音 (段)。 (专2),如“转弯”、“转变”等;但在口语中有个词语,回来叫“deng2 来”,俗写作“返来”,或把“返”字读作“deng2”(肠2),都是张冠李戴的训读,“deng2”的本字是“转”,是白读音,完全符合上文所说的文白异读规律。古代文献中也有“转”的意思为回来的用例。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有的不带钱在身边,老大懊悔,急忙取了钱转来,文若虚已所剩不多了。”《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公穿了木屐,出街头望了一望,复身进门。小厮看刘公转进来,只道不去了。”“转来”之说,与潮汕话完全相同。其实,古汉语中的“转”,本来就有“回”的意思。《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说文解字注·车部》:“转……还……还者,复也,复者,往来也。”“夫妻双双把家还”,“还”者,回也。思想上的转弯,潮汕话叫“deng2 辚”,本字也是“转”也。“转辚”者,像车轮一样转也。新嫁娘回娘家则叫“转厝”,回自己娘家的意思也。话先说出口又收回,另说一套,叫做“转嘴”,谓“呾去呾转来”也。俗语云:“鸡嘴圆,鸭嘴扁,人嘴伽仂横”,此之谓也。医生看病时根据病人病情发展的情况为病人调整处方,叫做“deng2方”,“deng2”也是“转”字。 / 文白异读对应规律而不为人所常知的还有: (馆),如“管理”、“城管”等;但“灯管”、“电管”等读 (卷)。 (专3),如“钻石”、“钻探”、“钻研”等,各地也有白读为 (砖3)的。有一个有趣的对比:普通话词“钻空子”中,“钻”一定读 (专3),但口语词“钻空”则读为 (砖3康)。 (拴),如“全部”、“安全”等,但澄海的乡下读 (砖5),“全部”、“全下”(也是“全部”的意思)都读此音。 (川),如“穿梭”、“穿戴”等;白读为 (村),用绳子等把东西串起来,如“牛囝穿鼻”、“穿针”等。 (篆)或者 (端3),如“果断”、“断案”等;白读为 (肠6),如“条索断去”(绳子断了)、“断气” 、“断气歇口叚”(时断时续:件事做了断气歇口叚)、“猫丝断颔”(比喻人极痩、脖子都快断了的样子:伊只段病到许底猫丝断颔)。 (蒜),如“算术”、“计算”等;但“算了”、“算数了”,表示不再理会,则有些地方读 (宣3)。普通话同音、潮汕话白读也同音的“蒜”字则没有相应的文读音。从这个字我们发现,有一个老是找不到本字的词——“seng3 紧”,意思是把成捆的东西扎紧,有时候,把裤腰带勒紧也是这么说的。这个“seng3”(蒜)可能是“拴”字,“拴”就是捆绑的意思,文读为 (全),白读完全有可能是 ,声母稍转而已。而同样文读为 (全)的“栓”字,则可能白读为 (酸),指榫卯结构中的小木钉或者小竹钉(竹栓)。 ,而不读 ;而从“专”得声的“砖”字则只读白读音 ,而没有文读音 。上文提到的“蒜”字,还有“酸”、“痠”等,也都只有白读音 和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