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贵报2003年7月13日B3版李汉庭先生《以物易物和“扣黎啷”》一文,讲到了“扣黎啷”这一潮汕早期的拍卖方式。末后,李先生讲,“扣”者,主持拍卖的人手执一把锤子,拍卖成功,便一锤定乾坤。“黎啷”费解,疑为外来词音译。
    我谈点自己的见解:“扣黎啷”这一拍卖方式,大概就是现在所说的投标方式,以竞价的手段获得物品。说成拍卖者,多指物品档次高的;说是“扣黎啷”者,多是价值低微的东西,根本就没有什么主持人手执一把锤子来定乾坤。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那就是:不是主持人在扣,而是竞价者在扣,出价高的得主,便说“我扣着了。”前些时候,生产队出集体勤吃剩的米饭,有以米为价,扣几斤米归集体的,有扣几个小钱买几根香烟大家抽的,都有。
    对此行为,澄海的澄城就说是“扣黎啷”,而溪南、东里一带,多说是“扣硬啷”的,而“硬啷”则是人的脚手甚至肩头因劳动而磨出的茧,代表劳动的收入。你要得到人家的东西,就当“扣缺”点儿“硬啷”(劳动的收入)来换取。
    编后潮汕方言语汇不少难以从文字上解其意,此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生搬硬套、舶来、谐读、讹传,等等。能解则解,或许能从中发现一些于今文明建设有用的东西,不能解则“姑且存疑”,并无大碍。凡有新见解,均可提出来,并非要一槌定音之论不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李汉庭先生谈到“扣黎啷”(原文“黎”字左边带“口”字旁,工具书无此字,改为“黎”),不解其意,怀疑是外来词音译。陈斯存则提出此词在澄海溪南、东里一带读为“扣硬啷”,并阐明自己的解读内容。正确与否,还请读者“见仁见智”吧。
    李汉庭所言的“扣黎啷”,陈斯存所言的“扣硬啷”,在饶平北部山区的叫法就让人能“望文生义”,它叫“扣阄”。其操作过程与李、陈文中所述基本相同。举一具体例子:三十多年前,某生产队有十几棵屋前厝后的龙眼树,每年龙眼开始结果的时候,就将果树“扣阄”给社员们。“扣阄”时,每户派一名代表,对各棵树进行估产后,逐棵竞价。参加“扣阄”的人,将接受价写在白纸上,折封,封面写上竞者名字,也有故意将竞价写到封面上的。如张三的封阄里写着1元,表面写上13元,那么张三的竞价是14元,李四的封阄里写着17元,投阄后觉得自己出的价太高,又在封面添上5元,那么李四的竞价是12元。所有阄写完集中后,当众拆封读价,标的物由出价高者所得。此类活动,带“资”字性质,是瞒着公社举行的。由此民俗,可知潮汕地区民间一向来的经济活动内容丰富。

    

    

你是本文的第1385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3-07-27
作 者: 陈斯存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