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形式,应应付付,潮语常说“ig8 sêg4”、“guang1 mog8”,本字就是“佾式”和“关目”。
    “佾”,汉音yì,潮音ig8,词源甚古,指的是古代乐舞的行列。《说文新附·人部》:“佾,舞行列也。”《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白虎通·礼乐》:“八佾者何谓也?佾者列也,以人为行列,八八六十四人也。”《字彙·人部》:“佾,行数人数纵横皆相同,故曰佾。”很明显,佾是古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八八六十四人叫一佾。蔡邕《月令章句》:“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也就是说,乐舞用佾的多少,是用来表示等级差别的。在等级森严的古代,佾的形式比它的内容更被重视。佾的形式决定于等级,也是用来标志等级的。这就是产生“佾式”的语源。
    “佾式”何时进入潮语中?应在潮人先民一路南迁以前。直到现今,这个词还一直活跃在潮人的口语中,用以表示徒有形式的意思。
    “关目”这个词倒不甚古远,大概是出现在中国戏曲萌芽之后,进入潮语则应在潮剧滥觞之时。戏曲是极度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唱和做是表演两大最重要的因素,演戏重做工,艺人们称之为“关目”,就是一系列程式恰到好处的组合。受潮戏班的影响,“关目”也渐被口语所吸纳,用来讥笑喜欢花拳秀腿的浮薄之辈,现今还常听到“臭戏多支关目”之类的话语。

你是本文的第46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6、8
作 者: 杨秀雁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