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秋,潮音sêin1 ciu1,即是我国传统游戏“秋千”(鞦韆)。人们不大明白,怎么“秋千”到了潮汕就变成“千秋”了呢? 秋千之戏,是在竹木搭建的高架上悬挂两绳,下系橫板,人在板上或立或坐,两手握绳,身躯随而向空摆动。其俗甚古。北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八·岁时风俗》载:相传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山戎传入。一说起源于汉武帝时为汉后庭之戏,本云千秋,宫中祝寿之辞,取千秋万寿之义,后世倒读为秋千,又转为鞦韆。史籍又说,鞦为揪,韆为迁,正是揪住绳索迁荡之义。汉以后,成为清明、寒食、端午等节日流行的民间游戏,深为妇女喜爱。苏东坡《春宵》:“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反映了秋千在我国流行之广。古代大户人家多在庭园搭建秋千架,供小姐、少妇们迁荡嬉戏。 据高承所记,可见“千秋”才是“秋千”的初名。潮语多古音古义,潮人的这一古语,印证了秋千之戏原自汉宫祝寿之说有据。潮人正是带着这古俗古名,历千余年辗转跋涉南迁,使之植根于潮汕大地,绵衍至今。直至现在,潮汕不少村庄还在清明、中秋等节日期间,搭起高高的竹木架,热衷于荡秋千为戏,给传统节日增添了别样风情。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