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龙图”指包拯(包公),向来被公认为是位铁面无私的大清官。潮汕地方则有位“刘龙图”,他稍后于包拯,是北宋末年海阳东津(今潮州意溪)的刘,徽宗政和年间进士,任过几处知州。为什么二人都被称作“龙图”呢?这与古代的“加官”制有关。
加官是指官员在本职之外加领的另外官衔。自汉代至清代都有此制度。包拯和刘加领的同是“龙图阁”职衔。龙图阁是北宋初年开封宫城中所建的一座馆阁,存放皇帝御书御画、皇家重要文献及宝瑞等物,配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龙图)阁等人员。前三种名义上为皇帝出入侍从,并备作顾问,后一种不具此资格,只是单纯的“贴职”。只增加荣显,厚重身份,表示皇帝给予恩宠。宋代此类“阁”共有13个,如秘阁、宝文阁、敷文阁。包拯实任是开封知府,加官是龙图阁直学士(从三品),而刘实任是潭州、夔州等知州(正五品),加官则是“直龙图阁”。加此官,可优先得到进一步擢升,并可领取少量薪俸外补贴。 此前,刘还有几次加官: 直秘阁(秘阁为朝廷存藏真本书籍、书画之所),约从七品。直徽猷阁(徽猷阁藏宋哲宗御制诗文),从七品。直宝文阁(宝文阁藏宋仁宗、英宗御文御书),正七品。 宋代潮籍官员王大宝在任温州知州、福建提刑时也加官“敷文阁直学士”(敷文阁藏宋徽宗御制文集),从三品。 明代同样保存加官制,如周光镐(潮阳人,隆庆五年进士,官至宁夏巡抚、大理寺卿),万历初年任南京户部、吏部主事,满三年后,考核合格,加同品级的承德郎,散官正六品。散官是有品级但无衙署无属员无职事的虚名,有文武之分,加授散官表示奖酬勤劳与给予荣显。 另一位是郭之奇(揭阳人,崇祯元年进士,官至礼、吏、兵三部尚书),在潮籍官员中获加官最多品级最高。 明亡后,郭之奇于南明永历五年任礼、兵二部尚书(后改任吏、兵二部尚书),自此开始,先后获加东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再加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最后加武英殿大学士、少保。现对所加诸官名简作介绍: 大学士(含诸殿阁)始置于唐,以能文之士充任,后以宰相兼任。宋朝沿置,于集贤殿、招文馆等四处分设,备皇帝侍从顾问。明初废丞相,仿宋制,于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置大学士,侍皇帝左右,备顾问,总称殿阁大学士,正五品。其后,因皇帝直接管理六部等政务过于繁剧,遂由大学士进入内廷,组成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朝政,诸凡草拟诏旨,批答奏章,奉陈规诲,裁决机要,皆其所任,事权至重。入阁者统称阁臣,俗称阁老,其首席阁臣为首辅,即宰相。因其品级低,后多以正二品之尚书加大学士衔。 太子少保太子东宫大臣,掌辅导教谕太子,以朝臣兼任。正二品。 太子太保掌辅导教谕太子,位在太子少保之上,从一品。“少保”则为皇帝辅弼大臣,供咨询政事,与“少师”、“少傅”合称“三孤”,从一品,为朝廷重职,后渐成虚衔。 至于翁万达以都察院副都御史、都御史为加官,任宣大山西保定军务总督;周光镐以都察院佥都御史为加官,任宁夏巡抚。这原是出于便宜行事,其后成为定制的另一种加官形式。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