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6日,我在本版发表了拙文《潮汕除夕围炉食物六十年的变迁》。对潮学颇有研究的庄意光先生读完该文后给我来电话指出:文中所提的“围炉”,又称“打宾炉”……这种提法不会错,但“宾炉”有其正规、可说是学名的提法———馔炉。文中对此没有提及,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感谢庄意光先生提出的宝贵意见。
事实上,部分潮语地区俗称的“宾炉”,雅称不仅有“馔炉”,还有“暖炉”。 馔,潮音读zuang6,其义项有:①安排食物。②食物。③食用。以“炉”为中心词,分别以这三个义项作为炉的定语部分,其义都是可以通的。①用以安排食物的炉。②弄食物的炉。③食用工具的炉。 暖,此处潮音读ruang2,与“馔”谐音。特指火锅。称之“暖炉”,典出《东京梦华录》:“有司进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也。” 暖(ruang2)炉的“暖”,应作形容词。此外,潮音有动词“ruang2”,有音无字,义为旋转,转动,如:“把樽盖ru鄄ang2开。”后来引伸为斡旋,例:“某甲很有协调能力,公司碰到难缠的事都由伊去ruang2。”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