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人拍索,有人捣股”,喻父母教育孩子必须刚柔相济,既有严厉的批评,更有疏解的开导。

    拍索:把两股麻皮丝扭绞成麻绳子。拍,绞。索,绳子。扌舀股:用绞只(小木段)调解麻股,扭成绳子,应掌握分寸,注意紧松有度,股络均匀。

    从前,农家人用麻绳、草绳捆缚割下的山草稻草,砍下的木柴,然后挑回家,拍索是家家户户应有的作业。

    拍索前,选择一条直通的长巷,扛来两只条椅,一只反着背放在另一只之上,把绞仔板缚在开叉的椅脚,板上钻上的两孔套着绞仔。作业开始时,三个人互相配合。一个坐在条椅上,单手甩转绞仔,绞紧一股麻;一个用手牵织麻股,由另一个撕麻皮供给。当麻股织紧后到达一定长度,工序转入两麻股卷扭合成绳子。扭合绳子,坐椅的双手拨转绞仔,其余两人转换工种,一人手持弯步钩(织绳专用工具)负责绞紧。一人手持绞只负责扌舀股,调解两股麻扭合的分寸,疏密适中,拍成一条合适的麻绳。这个过程就是拍索和扌舀股。

    民俗把拍索和扌舀股引喻家庭教育孩子。负责绞索的如严父直截批评,负责扌舀股掌握分寸如慈母,注意疏导。两者宽严互相配合,教育孩子。

你是本文的第1550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7-05-16
作 者: 卢锦标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