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海市名胜风光之一的隆都前美陈慈黉故居,以其独特的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和宏伟壮观的建筑规模,赢得了国内外许多政要人物、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凡亲眼见过这一大片既古朴典雅、又富丽堂皇的侨居建筑的人们,无不感叹不已。有评价它是“潮汕侨宅之最”、有夸耀它是“潮汕民居建筑一奇葩”。 更令人最为称奇的还有这个故居内蕴藏着许许多多书法石刻。这是“一本”集众多书法名家手笔的“活字帖”,又是“一部”汇聚各种石刻艺术于一处的石刻“专集”,更是一批有助于研讨陈慈黉家族发展史的珍贵资料。总之,陈慈黉故居中每件书法石刻都很有价值,是不可再造的历史文物。 综观全宅书法石刻,什么字体都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甚至篆书,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如此齐全的书法艺术集中于一处石刻的状况,在潮汕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民居建筑中是很罕见的。有人感慨地说,若把这些书法石刻拍成照片或拓片下来,缩小编印成册就是一本很好的临摹字帖,也可举办一次高水平的书法展览,肯定会受到书法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陈慈黉故居的书法石刻,大多出自名家里手。最为壮观的是“善居室”和“寿康里”的书法石刻。 人们到陈慈黉故居参观,首先就到“善居室”,一进龙虎门,抬头就见到石门匾上浮雕“民康物阜”4字,(原匾是自右至左排列),落款是“已巳孟春澹庵书”。已巳是1929年,澹庵是吴道镕,清末翰林院编修。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记载:吴道镕,字玉臣,号澹庵,广州人,生于1853年,卒于1935年。他的书法初学柳公权,晚年改学隋碑。他于1929年和1930年,即他76岁和77岁晚年时为陈慈黉故居书写了“善居室”南北两个龙虎门石门匾“民康物阜”和“阙抱山环”8个字,又为其室内大埕中两个厢房石门匾书写“兰室”和“蘧庐”4个字,合共12个字。其字体无疑就是隋碑体。 进入“善居室”大埕中央,面向正厅,就见到两边4个火巷门匾分别浮雕“五柳”、“三槐”、“翚飞”、“凤翥”8个字(原匾每两字都是自右至左排列),落款“华世奎书”。正厅门匾也浮雕“善居室”3个大字,虽无署名,但从字体看也应是华世奎所书。这华世奎也名列《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该辞典记载:华世奎字璧臣,居天津,工书法,学颜真卿,字体气魄雄伟,骨力开张,一时商店招牌多出其手。他生于1864年,卒于1942年。传说他很有钱,为人写字要价甚高,可谓“一字千金”。澄海便生医院的门匾就是请他写的,一字原要一千银元(有说是一百两银)。因医院是“八二风灾”后海外侨胞捐建的,他闻知后也很慷慨,写好门匾后,分文不取,将原说定的润笔费,全部捐赠给医院。在陈慈黉故居,华世奎共书写11个字,不知付给多少润笔费,今无可考。 在“善居室”大埕中北厢房“蘧庐”门斗内,共有横直刻文5幅,均是署名朱汝珍,于丁丑年(1937年)六月书写的。据《广东历代状元》附录记载:朱汝珍是广东清远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七月,他参加清朝最后一次殿试。本来他的试卷最好,排为第一名,应钦定状元。但慈禧太后对广东人有反感,因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都是广东人,被视为“首逆”。故而将朱的试卷 放在一旁不理采。接着她看了第二名试卷,一见名是刘春霖,直隶宁肃人,感到人名地名都有吉祥之意,迎合她正好70寿辰的喜悦心情,遂将刘春霖提为第一名,定为状元,把朱汝珍降为第二名,屈居榜眼。朱汝珍生于1870年,卒于1942年。他二生擅长书画。他的书画与状元刘春霖、探花商衍鎏和传胪张启后3人的书画配成一套,时称“四屏”,成为当时极享盛名的书画珍品。在陈慈黉故居内竟有这位著名落选状元的手书石刻5幅,实在难得,可谓珍品。 在“善居室”正厅门斗内还刻有清末副都御史温肃于丁丑年 (1937年)书录曾国藩家信中的箴言两幅,行书,阴刻。此外,在院内还有署名岑光樾、鹤禅的书法石刻多幅,除有一横幅篆体字由岑光樾所书外,余皆柳碑体。 到了“寿康里”,一进东西龙虎门,就见到门匾上阴刻隶书“寿康里”3个字,署名陈景仁。据本地史书记载:陈景仁,字云秋,潮州庵埠人,清末贡生,曾参加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失败后,回汕头办报。他自幼广习诸家名帖,善写各种字体,书法造诣很深,尤以隶书见称,名闻遐迩,大书法家康有为很赏识他。传说潮汕有一富商到上海请康有为写字,康笑道:“潮州的书法人才甚多,陈景仁的书法就很好,为什么舍近求远,来请我写字呢!”这富商是谁?不得而知。但陈慈黉故居石刻隶书“寿康里” 3个字,的的确确是陈景仁所书。 在“寿康里”正厅大门斗和火巷门斗内还有署名陈元楷、云叟等的刻文,其字体也很秀丽,各有千秋。陈元楷是广东/顷德人,光绪三十年进士。有的书法石刻,如两幅火巷门联,虽无署名,但据原“寿康里”管家陈福照老先生介绍,这是慈黉之弟慈云所书。慈云,又名步墀,号子丹,是晚清恩贡,候补道台。他一生爱好诗文,著作甚丰,曾编撰《绣诗楼丛书》全套共36种,是清末民国初粤东地方一位名士、诗人。他能写一手好字,这两 副石门联是他所书完全可信。对联的原文是:“明烛古今洞达原方寸内,道通天地层累始跬步间;修辞立诚从言语见学问,身度声律为子孙作仪型。” 好的书法石刻一般要具备字写得好又刻得好两个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值得称奇的是陈慈黉故居的书法石刻完全具备这两个条件。除字写得好外,还有打石工人的石刻手艺高超。无论阴刻还是浮雕,各式各样的雕刻,样样刻得形神兼备、巧夺天工。在艺术形式的运用上也很得体,一切视表现字体特点而定。浮雕又分两种,一种是圆浮雕,一种是平浮雕,而对华世奎、吴道镕的颜体和隋碑体,采用的是圆浮雕的形式,使其浑厚饱满的笔划体现得无懈可击。而对其他人所写的柳体、隶书和篆书则采用阴刻或平浮雕的形式,使其如刀似剑的笔划得到充分的显示。欣赏这些不同形式的石刻艺术,对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对从事石刻专业的人来说,这个故居的书法石刻以及其他花鸟图纹的石刻,都是值得借鉴和效仿的楷模。 最难能可贵的是,陈慈黉故居的书法石刻是一批有助于研讨陈黉利家族史的难得资料。从刻文含意到石刻设置,无不展示出建宅主人一贯的情操和风采,以及执着的追求和愿望。石无声但字有意。面对这一幅幅石刻文字,人们似乎可以聆听到建宅主人在静静地向世人诉说其家族何以代代兴旺、持久不败的因由。 现在所说的陈慈黉故居,是由陈慈黉于晚年从泰国归乡后,亲自主持规划并开始兴建的“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这4座。“郎中第”是为其次子立梅建的,“寿康里”是为其长子立勋建的, “善居室” 是为其幼子立桐建的, “三庐”则是为族中长辈议事和接待贵客的场所,因其是书斋款式的建筑,后人就称其为“三庐书斋”,实非书斋。这4座相连的宅第,最 先建成的是“郎中第”,于1920年竣工。第二年,慈黉去世,未完工程由子辈们续建,至1930年,建成“寿康里”和“三庐”。“善居室”工程进展最慢,至1939年还未完全建成,后因日军侵占汕头而被迫停工。如今,建宅主人早巳作古,但从这些书法石刻的宇里行间,以及石刻所处位置上,可以看得出这个家族的先辈们是何种心思,何种祈望。他们把书法石刻都设置在各个石门斗的门匾和墙上,以名人书写名言名辞衬托堂皇的门面建筑,自然会使门庭更加光采夺目,同时,这也是作为教诲后代子孙的一个座右铭。细心研讨其每个门匾、每幅刻文,看得出建宅主人是{艮讲究用意的。如为何称“寿康里”、“善居室”?很明显,这是祈望族人安康和为善;“三庐”之名用“三顾茅庐”的典故解释,那是表达尊敬来客,自谦自逊之意;而“郎中第”的取名则有其另一番含意:那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华东数省惨遭大水灾,清廷派员到泰国募捐赈灾,当时刚到泰国接管父业不久的立梅,忧国忧民,捐巨款救灾,清廷照例奖给郎中衔。这是立梅历史上最明亮的闪光点,宅第以此命名,刻石竖于门庭,这是对后代子孙的一种无声教诲。这与“善居室”的含意是一脉相承的。翻开厚厚的一部陈黉利家族史,他们的代代掌门人,个个都是慈善家,好善乐施的事迹不胜枚举。 陈慈黉先父陈焕荣,字宣衣,出身贫寒,自幼未有读书,后来发迹,深感无文化之苦,遂重视以文育人。慈黉接管父业后遂财文并重。在泰国出生的立梅,9岁就由慈黉带回家乡“延师课读”,自此,立梅学有所成,领悟到“商与儒本无二道”。这许多的书法石刻,就是这个家族重文的表现。每个门匾名辞、每幅刻文都有出实,都有含意。如请吴道镕所书的“兰室”,是女子居室的美称,出自张华《情诗》“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蘧庐”是指客房宿舍,出自《庄子·天运》 “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一宿,而不可久处。”请华世奎所写的4个火巷门匾也一样, “五柳”出自陶渊明文章《五柳先生》;“三槐”是古代三公的代称,出自《周礼·秋官·朝上》“面三槐,三公位焉”;《宋史·王旦传》“祜(王祜)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必有三公者……。’后王祜次子旦作宰相”;“翠飞”、“凤翥”是形容住宅壮丽。出自《诗小雅·斯干》“如翠斯飞”,《楚词·远游》“鸾鸟轩翥而翔飞”。“善居室”就像一座皇宫,因此,以“翠飞”、“凤翥”来形容恰如其分。为何“善居室”建得如此豪华?这是因为建宅主人慈黉幼子媳妇 (俗称细奶)在1930年看到已建成的“寿康里”建得很壮丽,而自家建的不如它,心里不舒服,硬是要超过它,故而把已建成部分推倒重建,反复多次,延长工期,至汕头沦陷时还未完全建成,不得不被迫停工。这“翠飞”和“凤翥”门匾既是这座豪华建筑的真实写照,又是建宅主人那种不甘落后、发奋图强、力争上游的精神面貌的反映。其族人、其后代子孙都有这种精神面貌,自然就能一代胜过一代。 再看那些刻文,也都是有名的古代格言或箴言。如“善居室”的“蘧庐”门斗内请朱汝珍书写的5幅刻文,4幅是出自清代山阴金缨先生编撰的《格言联璧》。如一幅刻文:“清明以养吾之神,湛一以养吾之虑,沉警以养吾之识,刚大以养吾之气,果断以养吾之才,凝重以养吾之度,宽裕以养吾之量,严冷以养吾之操。”就是《格言联璧》中“存养类”第二篇。“善居室”正厅门斗内两边墙壁由温肃录写的两幅刻文则是录了曾国藩给其弟信中的两段箴言,一段是谨言箴,一段是居敬箴。这些格言和箴言,不仅在旧时,就是在当代也有其积极意义。很显然,建宅主人是欣赏这格言和箴言,表明了自身的爱好,也以此教育后代人。希望族人承先启后,弘扬良好家风。这样的愿望,在“寿康里”内由慈云撰写的关于“修身”石刻对联说的更明白,就是要“见学问”和“作仪型”。人们深感陈黉利家族何以历六代兴旺?至今是个谜。然而,谜底不难寻,请细心研看那些无声的书法石刻,一定会有新发现。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