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黉利家族,也称陈慈黉家族。这个族称的由来,是因为陈慈黉早年在泰京曼谷创办了陈黉利行,蜚声海内外。后来至清末,他回乡归养,又对家乡有诸多建树,闻名遐迩。人们盛称他为“慈黉爷”,其家族也被称为陈慈黉家族,或陈黉利家族。现就其在家乡的诸多贡献,择要分述如下:一、乐育英才培植后代 该家族自肇基人陈焕荣始,就十分重视兴办教育。因为他自幼家贫失学,在艰难创业中,深知“无文无墨”之苦,故在其家业开始发迹时,就不惜重金“延名师,课子侄”,使其幼子慈云成了晚清秀才、粤港名士,也使其家族既商又儒,名声大振。焕荣还先后捐赠书田共35亩,赞助先祖慧先公和古祖脉下子孙习文进学之用。为此,原饶平县知县杜承洙亲书匾额“乐育英才”和对联“十室有忠信,一乡称善人”赠他。此后,历代家族的主要成员,总是代代相传,谆谆教诲子孙要懂得“开卷有益,刻苦读书”。慈黉次子立梅,字惠芳,又名鹤珊、抡魁,在泰国出生,至9 岁时,慈黉就将他“挈回原籍,延师课读”,使立梅在学海中逐渐长大成人,23岁后就以令人赞叹的才华担起家族在海外的全部事业,成为20世纪泰京侨界中的风云人物。他30岁即当选泰国中华总商会第一届副会长,33岁选任该会第四届会长。 立梅的成才,使慈黉更加重视以文育人。在他回乡归养之后,即带头联络隆都区域内许、金、陈、林、吴、黄6大姓乡绅,合力捐资重修隆都文祠,为全乡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园地。完工庆典,有大锣鼓20多班、潮剧戏20多班,声势浩大,影响甚广。清末废除科举时,他于1907年协同其弟慈云用其公祖祠堂“古祖家庙”创办私塾,并以重资聘请当时的名儒来任教。至1909年这个私塾改为小学堂。慈黉之孙、立梅之子守明和守镇等就在此时入学就读。是时,隆都乡内陈姓子弟竞相来此求学。如解放前任过饶平县民选县长的陈秉元(隆都后埔人,又名陈焕章)就曾在此就学过。至1912年,民国初肇,提倡新学,这个小学堂遂改为新学的小学校,约过五、六年才正式定名为“成德学校”。校门冠首为:“成才必讲合群爱国;德育徵诸淑性润身。”是时,校长由慈云之孙庸斋担任,教员是从汕头聘请来的名师。学生除了本村人外,还接受邻村的华侨子弟就读。学校经费,一靠祖辈书田谷租收入;二靠黉利委托香港乾泰隆行拨给现金(年均约四千银元),后来折为港币,直至解放。由于学校是慈黉创办的,资金充足,教职员工待遇优厚,被聘来的老师都尽责尽力,因而教学质量较高。至1932年,时任泰京中华总商会主席、陈黉利家族第四代掌门人陈守明,以学校校友名义,捐赠巨款,派人到上海购来一大批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动植物标本、人体心血管循环及全副骨骼模型和各种大辞典,供教学、观摩和实习之用;还购置了当时出版的全套学生文库丛书和文艺刊物,以充实学校图书馆,方便学生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增长各方面知识。从而,使这座小学校无论师资和设备等条件都相当或超过当时的中级学校 水平。 该家族如此热心办学育人的精神,还从家乡传到海外。如慈黉次子立梅在泰国,“当一九一六年广肇明德、客属进德公学开办后,广大的潮侨受了刺激,当时炙手可热的‘二哥丰’郑智勇和光华医院及中华总商会创办人高晖石及陈黉利行东陈鹤珊 (即陈立梅)等,就倡议办潮州公立学校,郑高陈三人登高一呼,获得潮侨殷实商家的响应”,“经过一个时期的筹建,于一九二O年五月正式开学,将原来潮侨办的中华、南英、联合、新民四校并人,名为培英学校,学生最初五、六百人”。后来,立梅次子守明继任黉利行东,在“连任中华总商会二届主席(一九三二年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四年期间,建树最多,出钱也最多,据说最少用了当时泰币五万铢,除完成中华中学和光华堂及主办华校联合运动会,大力提倡教育与体育外,对于会务的扩展更不遗余力”。在香港,曾任过家乡成德学校校长的陈庸斋赴港从商后,于“香港庸园开办了一个成德小学,并设成德英文学校于屏山,为解决贫穷子弟入学,做出了很大成绩。”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隆都中学从饶平山内复归原址时,因开办经费困难,遂派该校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前美人陈作梁等3人,赴泰劝募学校基金,历经6个月,募得泰币12万余铢,黉利公司名列前茅,捐款1万2千铢。 解放后,该家族仍然继续关心支持家乡学校建设和各项文化工作。如赞助原前美小学扩建4个教室、赞助创建隆都华侨中学、赞助本村重建业余剧团、支持澄海剧团赴港演出等。1993年重建前美学校校舍,黉利家族在港在泰的成员均热情资助。在港成员陈守炎捐资30万港币,修建学校大门及四周围墙;陈守成兄弟捐资20万港币,建成教师宿舍楼;在泰成员以陈天爵为首的同辈兄弟,共捐资80万港币,建成命名为“黉利堂”的学校大会堂。1994年新校落成庆典时,在泰的陈黉利家族派出以第 六代子孙陈承昭夫妇为主的代表团前来祝贺,又捐赠6万元港币作为办学基金。1996年12月,在港成员陈守炎之子陈天禧兄弟对扩建隆都中学很支持,募捐该校大会堂建设资金。二、投资城乡造福桑梓 该家族在外创业,创出一定成就后,就把投资汕头、帮助家乡建设作为其散财和进一步聚财的一个方向。最先是慈黉,他到泰创立陈黉利行不久,就在汕头小公园附近投资建楼,开设黉利栈。其子立梅返泰接管家业后,又继承父志,于1912年也投资汕头,创设了黉利栈汇兑庄,以便利社会资金周转,也便利其家业调节盈虚。至1921年,汕头与澄海分治后,当汕头市政建设正要大力进行时,他审时度势,看准这个时机,在回乡为其父办丧事后,就着手筹划对汕头更大规模的投资。约自20年代初—30年代,立梅和守明两代人相继在汕头购买了大片地产,广建楼屋,收购旧屋,合共400余宗,主要分布于老市区的“四永一升平”,即永平路、永泰路、永和街、永安街和升平路,其它地方也有。其中部分是自用,部分是租给来汕营业或定居的归侨。前些年,一些侨史研究者都认为,陈黉利把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汕头,广置房地产,是对汕头的市政建设“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奠定了今日市区建设的基础。”如今,围绕在小公园一带原“四永一升平”的那些老建筑,是汕头历史难得的见证物,政府已决定予以保护,并要使它成为一处观光旅游胜地,可见该家族对汕头的贡献。此外,在东陇的小市镇,该家族也投资建铺18间。 在其家乡前美村,陈黉利家族自其肇基祖陈焕荣始,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新建住宅共12座。其中,建在前美新乡有9座。当年,由慈黉带头,俗称“五家内”的族亲家家响应,共同动手,兴建了一大片新住宅,它们栋挨栋,座连座,鳞次栉比,十分 美观,尤以现称陈慈黉故居的4座宅第为最。它造型独特,堪称为“中西合璧建筑的成功典范”、“潮汕民居建筑奇葩”和“岭南第一侨宅”。如今,它已是粤东旅游的一个亮点,游客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这是该家族造福桑梓又一个突出表现。 由于新乡在慈黉带动下迅速建成,也影响到老住区的殷实人家纷纷改建旧屋,兴建新厝,并在厝前厝后和村中通道,集资建灰埕和灰路,使前美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早在解放前就名声远播,令人神往。 该家族对本村工副业生产的兴起也早有尝试。约在宣统年间至民国初,继澄城高绳之创办织布局之后,黉利在家乡的成员也在村里创办一个织布厂,地址在今前美竹宅。厂名称“利生织布厂”,乡人则俗称它为“布局”。全厂共17股,黉利投资12股。厂中置有进口织布机10余台,招收本村劳力数十人,产品内销。这是前美村办、侨办企业之始。可惜后来,在“五四”运动前,由于日货充斥市场,该厂产品滞销,被迫停业。从此,“布局”名存实亡,厂址多次更易它用,至今仍存。 解放后,该家族虽然无人在家乡,但他们在海外的后辈人依然关心家乡建设。对前美村的各项生产、公益事业都给予大力的支持。如上世纪80年代初,在泰在港的陈黉利家族主要成员陈守镇和陈守炎捐资赞助家乡改水工程,名列前茅,与众多侨胞一起,合力促使前美水厂于1984年建成启用,让全村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陈守炎之子陈天禧兄弟于1996年捐资5万美元赞助修建前美乡道和乡亭。1999年他们又投资数百万人民币修缮祖厝“善居室”,将其开发成很有特色的旅游景区,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他们还投资莲花山风景区的建设。这些,都说明该家族一如既往,积极为家乡多做贡献。 三、支援抗战赞助革命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中国开始全面对日抗战,海外侨胞掀起如火如荼的救国热潮。这时,以蚁光炎为主席的泰国中华总商会,在被任命为国民政府驻泰商务专员的陈守明和陈景川等潮侨著名人物积极协助下,“一面倡组统一潮侨的最高机构‘潮州会馆’,同时为争取广大潮侨同情,组织‘潮州米业平粜公司’运米回潮汕各县实行平卖,救济贫苦人民。”陈守明被推选为潮州会馆7名筹备委员之一,协同其他委员共同努力,终于使这个会馆于“一九三八年二月十四日获准注册,正式成立。”运米回潮汕平卖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在这一年,陈守明还捐赠 1万包大米给国民政府以支援抗战。1939年他到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时,又捐资85万银元作为抗日经费。“他除个人捐献救国巨款外,曾出资派遣泰文和中文报记者赴中国战地,报导抗战消息以广宣传,又曾单独出资派遣泰全黑篮球队赴星马各埠举行义赛,将收入全部捐献祖国。”“民国28年,泰国政府取缔华侨捐款献金之后,各侨团多不敢经手捐款事宜,使捐献成绩一落千丈之际,陈氏仍不避艰难,竭力奋斗,以挽回颓局。民国29年经其秘密劝捐,设法代汇回国内的即有华侨银信局公所国币29万元,米商公所用兴华名义汇回国币30万元,日内再汇10万元,马来亚米业公会用马先生名义汇回英镑4000,另国币12万元,日内再汇回国币15万元等等大额汇款。由此可知,陈氏对华侨劝捐的不遗余力,以助祖国抗战大业。” 在解放战争中,该家族对国内的革命事业也很支持,乐于赞助。如解放前夕,中共潮汕地下党组织为迎接南下解放军进入潮汕,进行了“借枪募粮”活动。隆都区武工队经过对原前美乡长陈永隆开展统战工作之后,通过他向陈黉利家族从家乡粮仓募粮6300石(每石折价25港元),又从香港募粮1200担,还从家 乡故居借连珠驳壳10支、白心洋左轮10多支、曲尺10支,还筹募资金购买制作部队月艮装用的蓝布600尺。这个家族有的成员还直接参加革命:如陈守明之女陈燕然,解放前就在港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后,历任新华社驻外分社记者、编辑、《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海外版记者、编辑,1987年离休在穗。再是陈守智之女陈泽真,她与陈燕然同时同地参加革命,解放后,先在银行、工交、商业等部门工作,最后任广西南宁市侨办主任,1983年离休后被聘为澄海县侨联名誉主席。四、积德行善助人为乐 这个家族历来十分重视树立良好家风。自其肇基祖陈焕荣始,就把与人为善作为“庭训”,时常教诲子孙要懂得“商与儒本无二道”,“理财重在众生”,要助人“排难解纷,矜孤恤寡”,“合于睦姻任恤之义”。他们说到做到,善事义举数不胜数。主要事例有: 陈焕荣以身作则,为子孙做楷模。据记载:他从香港卸任回乡伊始,虽年约半百,痼疾缠身,体质虚弱,但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还时时关注乡事和社会公益,建树颇多。最令人赞誉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敦宗睦族,劝学育才;一是乐善好施,扶贫解困。他对乡人是“吉则贺,丧则吊,疾则问,贫者度力助焉”。“自居美至前溪,村路颓毁,他竭力重修,费金数百……”。他的种种善举,深得民心。 陈慈黉为民排忧解难,从不图报。他与其先父一样,回乡伊始,就大做善事。先后在村里和隆都乡内,共修桥造路、疏通沟渠等数十处。处处由他倡办、出资、雇乡人出力。乡人对他感激不尽,每每做工不遗余力,争取快速完工,以报答他对乡民的关怀。但他不许,仍要求如他起厝建宅一样“好慢孬猛”。事成之 后,他一不要人们赞颂,二不要立碑作记。然而,老辈人相传下来的却是众口皆碑。后来,他年越老,行善的事越多,从帮人排纷解困,到助人办理红白事等,他都是有求必应,尽力为之。有一次,海滨有两个村因某件事发生纠纷,互不谦让,引起械斗,双方都来请慈黉去裁决。是时,年已过花甲的慈黉,不辞路途遥远,行走不便,毅然应邀前往。去后,他分头劝说,倡导以和为贵,互相谅解,搞好团结。双方都尊重慈黉意见,但均坚持要对方前来赔礼道歉,条件是要对方请戏来村中公演,并鸣放鞭炮,以示和好。对此,慈黉一概答应。双方演戏如期进行,矛盾随之解决。事后,双方都向慈黉致谢,至此,人们才知道双方请戏的费用都是由慈黉支付的。还有乡人陈士因开家穷,年纪大仍未能娶妻。慈黉闻知,就命人为其作媒,并惠赠必要的聘金和其它婚事费用,助他解决了终身大事。士开感恩图报,自愿要到黉利家为佣,但慈黉不肯,反而再资助他们夫妻俩同去“过番”自谋生路。至于村中有人因水灾、风灾,屋倒人亡的,他都一一赠资,帮人重建家园,料理丧事。因而,他成了全村和全隆都的一位大善人,远近民众皆尊称他为“慈黉爷”。 陈慈云为民请命,撰诗呼吁救灾。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二十日(阳历10月14日),粤东沿海出现强台风,风雨大作,入夜更为猛烈,海潮暴涨,各村屋倒人亡甚众,田园被潮水冲入,农作物损失惨重。此情此景,令人悲哀。慈黉之弟慈云(号子丹)就此写丁30首记述粤东水灾《救命诗》,为民请命,甚为感人。后由“香港卖物助赈慈善会”的李玉芝女士将这《救命诗》绣制成工艺品在港展卖,获得“五百金”,助赈粤东灾民。在港民众闻知此事,深为感动,也纷纷捐资助赈。时在港的原江苏太守杨星吾感动不已,特题“绣诗楼”匾额送给慈云,悬挂在他的住处。这是慈云编撰《绣诗楼集》和《绣诗楼丛书》名称的来历。 陈立梅巨款赞助华东赈灾荣获郎中衔。宣统元年(1909年) 江苏海州等华东数省惨遭大水灾,清廷派员到泰京募捐赈灾。是时,刚到泰国接管父业不久的立梅,忧国忧民,乐善捐献巨款 (具体数额未详)。尽管他不图赞扬,题署捐款人为“无名氏”,但清廷照例褒奖,授予他“郎中”衔(相当今国家部长级的官职),这是立梅一生历史上最明亮的闪光点,也是其住宅所以命名为“郎中第”的因由。此后,他对家乡的救灾都极为关注,次次模范带头。如民国七年(1918年)二月十三日下午潮汕发生大地震,历时20分钟,房屋倒塌无数,死者六七百人,余震百多日,这是851年中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潮安秋溪崩堤,殃及隆都,至六月城甲堤也崩,隆都群议抢筑。担其事者即与慈黉商量,慈黉遂命立梅在泰劝募。立梅又自捐巨款,众侨胞纷纷响应,合力帮助家乡修堤抗灾。再如1922年潮汕“八二”风灾,时任泰国中华总商会会长的立梅“在暹京闻耗,偕同志募集巨款汇汕赈济哀鸿赖以安定。”这次“发起募捐救灾工作”还“获六世(泰)皇同情,并御赐泰币五千铢,以为赈灾之用。消息传出,各界侨胞,踊跃捐献,共襄义举,筹获赈款近十万铢。”“这是中华总商会第一次参加社会福利工作及表现华侨爱国爱乡热情。” 陈立勋热心慈善事业也获得民众好评。上述“八二”风灾,潮汕死人甚多,仅澄海就死了两万六千多人。溺死者随潮四处漂流,有很多逆韩江而上,水退之后,停搁在隆都堤边的也难计其数。这时,陈黉利家族在乡主持人陈立勋(字惠臣,慈黉长子)即带人上堤视察,派管家陈宣室等雇人见尸就收,一连收了几天,用尽了当时在隆都店市所能买到的一切埋葬材料,将所有尸骸都予以妥善掩埋,所需费用,全由黉利家族付出。自此,隆都就有了义冢埔,也办起了善堂。陈黉利家族买赠善堂里全部救济棺木,凡家穷死了人,买不起棺木者,只要求得立勋应允,便可凭字据,免费到善堂领取。因此,全村民众皆赞誉他为人慈善,是好心的“大爷”,他之所以有如此好名声,还在于他支持其 夫人为民解困,免费赠医又赠药。对此,前美很多老辈人都记得,以前,在立勋住宅“寿康里”内,设有一个中药房,其药品种类十分齐全,几乎市面上有的这个药房就有。而掌管这个药房的就是立勋的夫人,她原籍潮安城,学过医,懂用药。每当有人上门求医,不论本乡与外乡,她都一视同仁恪守人道主义。也不论来人身分高低,有钱无钱,她都及时给予诊治,还免费供给必用药品。有需配制、研制的,她还亲自动手,与婢女一起劳作。患者送礼致谢,她从不接受,还再三嘱咐患者回去安心疗养,如未痊愈,下次再来。对于一些贵重药材,人们有求,她也慷慨施舍,从不吝惜。 该家族的成员都是如此的慈善心肠,无论国内国外,他们都非常热心于赞助各地慈善机构和医院。据不完全统计,他们曾先后捐资赞助过隆都善堂、汕头存心善堂、福音医院、澄海便生医院、华侨医院、香港广华医院、上海红十字会、泰京报德善堂和天华医院等等。 在家乡,他们还遵循“必讲合群爱国”的家教,处处为民众着想,替乡人解忧。如1939年春寒,潮汕各地烂秧很多,尤以揭阳、惠来为重。农民四处找不到再育秧的谷种,只好成群结队,远道前来向陈黉利家族求助。在这民众遭难之际,陈黉利家族毫不吝惜自家用粮,随即应允,热情支持。全家族4个房头,一齐开仓接济,来者不拒,个个有得。合共无偿供应四、五百担谷。时值正午,还免费提供茶饭给大家吃。饭后,众人纷纷道谢告别,陈黉利家族要求大家免谢速归,回去马上浸种,以免误了季节。再如,有些乡亲在家生活困苦。陈黉利家族一方面给予救济,一方面鼓励出外谋生,以赡家庭。凡要“过番”的,都可免费乘坐黉利的帆船或轮船。到了香港或泰国,就先在黉利行铺落脚,给吃给住。其后.或在黉利行铺就业,或出去自谋生计,均由各人自裁,来去自便。对于有自营能力者,该家族也乐于资助和支持。这是 前美村“过番”人越来越多,很快就成为著名侨乡的一个特殊原因。至解放,前美全村几乎家家产户都有人在外洋,而且绝大部分都曾在黉利行铺工作过。有的后来也成为富商,如解放前在泰国已成巨富,长期担任泰京报德善堂董事长、被侨界誉为大慈善家、爱国侨领的陈振敬,就是其中一位最突出;五、承先启后勤助乡政 自陈焕荣回乡归养后至解放前,前美乡政一直公推由黉利家族在乡的主持人负责。先是陈焕荣,接着是陈慈黉、陈立勋,历经三代70多年。虽在后期自1931年起,设有乡公所,相继由陈文士、陈永隆和陈逸之任乡长,但他们的任职和一切公务,仍离不开陈黉利家族的协助和支持。如乡政的开支费用,很多款项的筹集都要靠黉利提供。乡中组织赛龙舟,黉利就出钱“放标”(即奖金)。抗战前,乡中成立业余的“永宁剧社”,也是黉利出资购置戏服和戏具。1948年,饶平县旧政府设在前美粮仓,被当地革命群众在抗“三征”(即反动政府的征兵、征税和征粮)运动中,开仓放粮。事后,县奉命追究前美乡政责任,强令如数赔偿。乡政无奈,经与黉利求助应允,用他们库存粮谷,如数付还。解放后,他们对前美新的乡政也很支持。他们的厝屋托付乡政代为管理使用,租借给当地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所收取的租金,至改革开放前,共有数十万人民币,先是委托乡政代收代管,作为流动资金,解决一时经费急需。后来,他们决定此款不再存留,全由乡政作公益事业之用。这是该家族对乡政在新的情况下做出的新贡献。 他们如此关怀家乡,是源自于他们敬重家乡先祖,把先祖创下的家乡看作是自己的根基。根基牢固,枝叶才会茂盛。在前美,现存有一部《陈氏族谱》,这是慈黉、慈云兄弟俩于民国 九年(1920年)出资重刊的。他们在“重刊序言”中说,此族谱原是晦洲公,(即先祖陈廷光)“出宰赞皇,政声卓著,重宴归来,因睹支派日蕃,于是辑而录之,序其昭穆,以笃宗亲,此族谱之所由来也。是书之成,距今将二百年,存卷无多,字迹亦渐朽蠹。诚恐日久散佚,必至数典忘祖,后人虽欲续修,亦无所据,是则罪之大者”。故重刊之举,“实为当今急务,溯余弱冠即以此引为己任。”遂“从族人借得旧本,’校录断残”,“出资付梓,以为重修之倡导”。他们不忘祖先,不忘根基之情,跃然纸上,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1994年在泰的陈黉利家族现主要成员陈天庆,还委托其表妹坤仁·针隆是来家乡采访了解其家族历史,然后编写成书,书名为《似汪洋行舟》。书印后,即分发给所有子孙,供他们学习了解家史,祈望他们继承好传统,发扬好家风。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