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龙银换纸票!”是潮汕地区一带流传下来的一句俗俚语。
  远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陈济棠任广东省长时期,他委托美国钞票公司印制的一种货币,叫“大洋券”。并交由广东省银行发行流通使用。“大洋券”是在民国期间各种纸币中币值最稳定最受欢迎而享受最高信誉的纸票。
  其时,民国政府虽宣布“法币”为全国统一为本位币制。但由于当时全国各地军阀混战和互相割据,各省也尚未统一,“法币”仍未能进入潮汕地区通行使用;也由于陈济棠为首宣布“大洋券”为法定货币,故仍享有较高信誉的大洋能继续在潮汕各地流通使用。“大洋券”潮汕地区习俗称它为“青纸”,面值分为一元、五元和十元三种。
  潮汕是侨乡,旅居东南亚各地谋生的华侨众多,每年每月均需汇款回家赡养家属,其侨汇派送则以银元(龙银)支付。但由于银元质重,不便于携带,对银元的保管和使用上也甚不便。因此,“大洋券”在潮汕地区流通时,因它是政府发行的,信用较有保障,适应当时的民众利益和适应市场的交易和流通。故群众喜欢使用它,争相兑换并为争先换得为幸。“笑笑,龙银换纸票”正是描绘当时的“大洋券”其声价明显提高的写真。
    到了民国二十五年(1936)6月,“两广事变”后,陈济棠下台,广东还政中央,民国政府纸币陆续进人潮汕地区,而“大洋券”此时仍享有极高信誉而继续在潮汕各地流通使用。后来,由于市场上买卖的需要,还出现把“大洋券”的一元券对半撕开,权当五角钱使用的现象,这就是潮汕俗语说“青纸撕半”的开端。

你是本文的第2163位读者
来 源: 潮汕信息港
作 者: 陈氏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