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人类的本体,母乳是生命的源泉。基于此,潮人对母乳极端崇拜而眷恋,表现在对母亲的称呼,几乎都与乳房或乳汁有关。
    奶字,古文为“妳”,故《康熙字典》不收“奶”而收“妳”,注为“古文乳字”,读音“祢”。这就是说,“奶”字或“乳”字,古人都读“祢”。《博雅》的注释是:“母也,楚人称母曰妳”。这当然是古代的情形,现代人如何呢?杂文家鄢烈山说,他家乡湖北,乳房叫“妈妈”。对直系血亲女性长辈的称呼,都与哺乳有关。这说明今古情形大致相同。
    潮汕大地昔属古越。自楚国灭越之后,南方几乎全部属楚。潮汕大地对虽未能确知已人楚之版图,但一直受楚文化的影响却显明可见,“称母曰妳”如出一辙便可资证。中原移民入潮之后也渐渐从俗。而且读的是古音,只是声调略有不同而已。古代“妳”读“祢”,潮音为第二声。这里用比较通俗的潮汕同音字“弥”来代替。潮汕人对乳房或乳汁的称呼为“弥(六声)”。两个乳房叫“二粒弥”,吃奶叫“食弥”,差异很小。澄海和潮安普遍称母为“弥(一声)”,尤其是澄海农村,这一称呼最常见。赞人家乳汁丰富叫“弥水好”,乳母称”弥母”,乳峰山叫“弥部山”,均读第一声。饶平人则称母为“弥(三声)”。潮剧《杨子良讨亲》中,杨子良称其母为“弥(三声)”。这位杨秀才一出场便是:“阿‘弥’,来行起”。民间称赞人家母乳好,说婴孩“食到弥弥”,“肥弥肥弥”,便读第三声。张华云在《苏六娘》中,写作“阿妮”,也是借代字。
     此外,潮人还读“奶”字为“姈(同冷,一声) ”,称母亲为“阿姈(一声)”或“阿姈(六声)”。潮剧《闹钗》中,胡琏称其母为“阿姈”。胡母一声“畜生”,胡琏一句“阿姈”,十分可笑,“姈(六声)”的读音主要见于海陆丰及惠来揭西部分地区,那里称乳房或乳汁为“姈(六声)”。澄海也有称母为“姈(六声)”的。潮汕地区的婴儿,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发出的第一声常是“姈”、“姈”,这既是和母亲打招呼,也是要吃奶的信号。这样的婴儿长大后,有不少仍人甚至称母为“姈(四声)”。
    “姈”和“弥”声母同为“n”,可算同声字。“姈”是潮汕民间通用的俗字,它本身读音为“玲”,意为女子巧慧。在我们汕,“姈”是离开其本身的一个借代字。
     在潮汕,当“奶”读为“乃(二声)”时,是对贵妇的尊称,声母仍然为“n”。这个读音与别处普遍相同。不过他们或称祖母为“奶奶”,老妇为“老奶奶”,少妇为“少奶奶”,含义不尽相同。在潮汕,“阿奶”只能与“阿爷”配对,是富贵人家的专称。在北方,叫爷爷,便通俗多了。
     上列对母亲的称呼五花八门,写成规范字只能为“奶”。它说明,在潮汕民间,母亲和母乳几乎同一称呼,奶即是娘。今天青年人大都称母为“妈妈”,也许仍然和湖北人“妈妈”指乳房有些相通。

你是本文的第1823位读者
来 源: 《家园梦拾》
作 者: 林凯龙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