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友人王琳乾到惠来县靖海镇,发现一座水仙宫里面,奉祀有大禹和一位“番公”的塑像。这位“番公”竟是耶稣。站像状貌俨然,且左手握一本圣经,经面写着“合境平安”四个字,也是那地区群众祈求福祉的神祗。但为什么要拜番公,就成为一个问题。群众所设立的神,都是为了在那一方面有保护的职能才膜拜它。既奉祀它在水仙庙里,必然与水方面有一定的关系。我们无防推测是与靖海港有番舶曾来此地通商贸易的原因: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舟语·洋舶》条目载有:“番舶上设有神楼”,就像我们出海的商船、渔船,设有神位,奉祀妈祖一样。番舶上供奉的,应为耶稣与圣母玛丽亚一类的海上保护神。
    洋舶祀神的活动,我们还可从其他方面的资料获得证明。我国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于万历十九年(1591)上《辅臣科臣疏》揭露朝廷弊端,触怒神宗皇帝,由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上,贬谪为广东徐闻县典史。这一年十一月他赴任途中曾游澳门,写下了四首诗。其中《听香山译者》二首中有一首记述他从译者听到海外的生活情况.洋舶上洋人的求神情形。诗云:“占城十日过交栏,十二帆飞看溜还。握粟定留三佛国,采香长傍九州山”。这首诗记载着番舶上的洋商人,在神前祈祷,并用占卜的方法来决定船的走向、停泊,以及采购货物的地方。“握粟”即占卜,《诗经·小雅·小宛》“捏粟出卜,自何能谷。”意即持粟向神而卜,问何往而能得到好处。谷,善也。可见洋舶设神楼求卜的习俗。求福的目的既然和我们的求妈祖赐福相同,故洋神也就进人中国的神庙。
    商人普遍是以沟通贸易,货殖生财的,他们都盼着海路通畅,一路平安。耶稣与水仙又是海上从事贸易的保护神。靖海群众乾隆时建立的这座神庙,应该是与海上商贸有关。靖海的港口可能在那个时期,是对外贸易的一个市场。而且这个市场,必存在一个不短的时间。假如番舶只是由此经过而已,与群众关系不深,决不会把与本土没有利害关系的神祗,请进本土的神庙;何况耶稣教与我们潮州多神崇拜的习俗全不相同,他们都把我们的神看作魔鬼,水火不能相容,怎能同庙合祀。
    我以上的推测,是否合事实?或者靖诲水仙宫祀耶稣别有原因,希望惠来县及其他关心民俗文化的同志,另有论证,提出来共同破译水仙宫祀耶稣这个民俗信仰问题。我的短文也算得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你是本文的第1359位读者
来 源: 《逢看湖山便忆家》
作 者: 蔡起贤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