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高雅 永不凋谢——贝雕立体摆件《水仙花》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说起广东贝雕工艺,熟悉的人们就一定会提及原陆丰县甲子贝雕工艺厂。陆丰县甲子镇是广东省著名渔港之一,拥有十分丰富的贝壳资源,1958年成立的陆丰县甲子贝雕工艺厂,至上世纪70年代末已发展成为全国四大贝雕工厂之一,贝雕产品有人物、博古、山水、花鸟四大类十个规格200多个品种,驰名中外,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刘永溪、丁英平、马德和等一些名师创作的立体贝雕《螺女奔人间》、《渔家乐》、《睡莲》、《三打白骨精》、《长征》、《水仙花》、《蟹菊》及挂屏《三打祝家庄》、《郑成功》等脍炙人口。其中的立体摆件《螺女奔人间》于1978年被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编入展览会专辑及《广东工艺美术史料》,立体摆件《睡莲》1982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奖,可谓声名远播。2013年陆丰县甲子贝雕被列为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赏读的这件贝雕立体摆件《水仙花》,早在1965年就入藏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真是鲜为人知,时隔五十余载后的今天,我幸运地在博物馆一睹其 “芳容”,可谓眼界大开。水仙玉骨冰肌,其性喜水不沾泥,人们把水仙的开放看作一年福运,每年春节,能工巧匠们创作出的水仙盆景艺术,婀娜多姿,清秀美丽,给节日增添了不少光彩。瞧!这盆迎春怒放的水仙花,它那柔嫩的花瓣,素雅的环状副花冠,舒展的片片叶子,生意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温馨,多么令人喜爱。然而,展现眼前的这高雅绝俗的“凌波仙子”,竟是用贝壳制作而成的,它由底座、花盆及花等三部分组成,高24厘米,花盆是由一个完整经雕刻的“红螺壳”做成,长17厘米、宽8.5厘米、高12厘米,高雅别致,独具一格。“红螺壳”早年人们将其锯开后制成水瓢、米瓢及面粉瓢,而这里艺人却巧妙地利用螺壳的形状作为翻卷呈锅状的荷叶,在其整体外表层用浅浮雕刻叶脉纹,背面雕磨成叶缘弧突、裂缺;底座同样取用“红螺壳”雕磨成由片片花瓣组成的三层花头,反向朝下托起上面作为盆的荷叶,还巧妙地利用螺嘴的螺旋部作为根须,可见其匠心独造之妙。而作为表现主体的水仙花更显示出雕磨技巧之高超,艺人选取“红螺壳”的不同部位的形状,雕磨成扁平的叶片和圆型的花茎,或薄润如纸、或翻转多姿、或纤细挺立,其每片的厚度都不足一毫米,质感明显;用“尖刀仔”贝壳雕磨成花朵,盛开与含苞不一,或仰俯、或左右、或高低,姿态各异,大小一致;每朵花的直径仅有2厘米,分别由两层组成,每层六瓣,层叠有序。细看这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以精巧的雕磨技法,翻转取势,尽收盎然之美,春天的水仙花与夏日的荷花巧妙地融合一体,奇葩的艺术芬芳令人陶醉,让人无不为这仪态超俗,永不凋谢之花击节赞叹!
    立体贝雕摆件,是原陆丰县甲子贝雕工艺厂的名师们集工艺之精华而创制的作品,在潮汕贝雕工艺中独树一帜,它采用海洋中的各种贝壳作原料,巧取其天然色泽、纹理和形态,经磨、雕、钻、垫、拼、贴等多种技艺精制而成。此佳构制作同样经设计图案、分拆部件、选择贝壳、切割取料、雕磨粘贴等若干道工序制作而成,主要用料是“红螺壳”,取其形状和色泽,因材施艺,把贝壳雕磨成表现物象的部件,然后用堆、叠、粘等方法制成。值得一提的是粘贴,它是贝雕重要的工序之一,上世纪50年代几乎还没有化工胶粘合剂,60年代初也尚为稀缺,很多雕刻工艺品采用的都是原始的糯米糊、猪皮胶、牛皮胶进行粘贴,这件作品就是用牛皮胶粘贴而成的(此已得到老技艺人员的证实),而牛皮胶都得艺人自制,至今在作品背面还残留着牛皮胶痕迹,可见当年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要创制这样一件作品是很不容易的,令我敬意不禁油然而生。
    这件贝雕立体摆件是上世纪60年代初创作的,与我所认识的甲子贝雕“水仙花”不一样,此前所见的都是七、八十代用“海珊瑚”或“大丝蚌”做底盆,而这却是以螺壳为盆,在馆藏的档案中虽然记录它出自陆丰县,但究竟作者是何人呢?我为寻找答案花费了不少时间,通过在广州工作的朋友找到年近八旬现在广州居住的甲子贝雕名师刘永溪,老人家证实不是他和丁英平(1920~2010)的作品,但仍无法弄清出自何人之手。由于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我对每件精品都得寻根究底,所以不愿就此放弃,又再请朋友亲自回趟家乡找原在甲子贝雕工艺厂工作的几位老技术工人帮忙,逐一查找,反复核实,几天后终于得到了答案,它就是已故老艺人陈海创制的。陈海(1918~2006)是陆丰县甲子镇人,亦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民国时期一直从事纱丁、花灯等彩扎工艺,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他与刘骏荣、丁英平等人创办海柳厂,当年设备十分简陋,只有手钻和钢锉,生产海柳烟嘴、烟斗和简单的贝雕博古画、日用品,后海柳厂改组建贝雕工艺厂,陈海也一直在厂从事贝雕制作。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位默默无闻的老艺人名字也被遗忘了。

你是本文的第109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7、6、25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