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锥划沙 如印印泥——刘家骥指墨艺术赏析 文化习俗 图1张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副会长,汕头市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刘家骥先生,从事指墨艺术研究和创作已近二十五年的历史,他和潮汕“指画”群体共同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这一优秀艺术传统而不懈学习、创作。
    谈到指墨艺术,刘老有他一套理论及实践的历程,手指画简称指画,指画和指书合称“指墨”。作为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中国书画艺术“笔墨”是她的语言,中国画之“尚意”、“尚趣”,中国画家的“人品”、“画品”统一通过笔墨来表现。以指代笔谓“指墨”,以指和掌的实体去代替灵活多变的毫笔,谈何容易。所以要写好指书画,必先学好毫笔书画。中国书画之笔墨多以点和线条来表达。以指代笔,十指连心,指传心迹,其墨痕有毫笔不能代替的肌理效果,人们称之为“指味”,具有独特的写意性和艺术魅力,犹如传统技法中所述的“如锥划沙”、“如印印泥”,给人一种沉着古厚的力度感。线的衔接,往往似连非连,似断非断,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犹如虫蛀木,屋漏痕之凝重。手掌宜用于大泼墨、大枯墨、大焦墨、大湿墨,以至大枯墨与大湿墨的互用,这种单纯醒目、对比强烈、浓淡分明的墨色效果,增强了墨色的华滋,增强了画面的活泼性,故指墨具有毫笔所未能企及的独特性和韵力的艺术特色。
    谈到经历,刘老坦然表白,开始时,存在“玩”的意味,进入后尝到以指代笔之难,在难中得到“指味”之趣,完成一幅指墨作品,挂上端祥,一种艺术的享受感使人心旷神怡,乐也何如,以至着迷。刘老曾用近三年时间,终日弃毫而挥指,从小品到丈二大宣,花卉、山水、禽、鱼、鸟、兽尽出指头。刘老认为“艺在寻源,艺在自然”,我们要感谢先贤们给我们留下指墨这一优秀的民族遗产,从唐代的张噪,到后代的高其佩、潘天寿、钱松岩、虞一凤等开了时代的指墨先河。潮汕的高振之、佃介眉、林受益、刘昌潮,他们都是指墨艺术的名家和播种者。所谓书画同流、学指墨艺术和学毫笔一样,先学书后以书入画。现在,刘老的篆、棣、行、草都能指代笔,还作二帧六米多的行、棣指书长卷。
    当今,指墨艺术也要创新,不能全部像古代文人墨家一样,必须深入生活,现在刘老的指墨作品都到大自然中去摄取营养,写出层峦叠翠,以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花鸟虫鱼,给人以艺术享受。  

你是本文的第62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7、7、1
作 者: 邱瑜青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