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织精致 素雅轻柔——人造丝勾针通花衣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潮汕抽纱以图案纹样独特,品种丰富多彩,工种针法繁多,技艺制作精巧而闻名于世,素有“南国名花”之称,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抽纱大致分为绣、抽通、编织、补布、拼接等四大类,其工种、针法多达二百多种,勾针通花是编织类技艺中的一种,俗称为钩花,是以一种特制钢钩针绕引白纱线或色线织出花边。上个世纪60、70年代至80年代初,钩花的女子几乎遍布潮汕九个市、县。
    钩针编结工艺它与风格粗犷潇洒的棒针编结不同,具有隽秀怡美的韵味,姑娘们用绒线或丝线为原料,运用尖而带勾的钢制小钩针,钩织出各种图案的小通花,然后拼接成各种日用工艺品,供人们家庭的床、柜、椅、沙发、茶几、门窗等装饰之用。今欣赏的是人造丝钩针通花衣,眼前这件女庄短袖衣,以白色人造丝线为原料,经手工钩织的192个直径6厘米的通花块、18个通花畔,通过“花块拼结”的技法,运用蚌壳针、冇粟粒等一些针法,完整地拼成一件称心如意的上衣,将实用与艺术揉合为一体,既有时代感,也有无限美感,一直被有关单位收藏着。1970年汕头市剧装工艺厂在潮汕地区率先创出人造丝钩针通花衣,蜚声艺坛,年产量最高时达21万多件,远销欧美、中东及东南亚各国,成为风靡一时的服饰,荣获广东省优质产品奖。1986年9月黄楚明工艺美术师设计的“人造丝钩针连衣裙”、“ 人造丝钩针蝴蝶套衫”,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审中,分别荣获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同年11月她出席了广东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大会,其新作品又获“创作设计奖”,1989年9月又一“人造丝钩针龙凤衫裙套装”被选送北京参加40周年国庆大展,为潮汕地区的钩针编结工艺赢得了荣誉。
    潮汕地区的钩针工艺制品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花样新颖,款式多样,图案典雅,玲珑美观,产品有方、圆形台布、餐套,圆、椭圆、方、长方形盘垫、床罩、提包、披巾、靠垫、沙发茶几套、琴套和门帘等。人丝钩针通花衣以人造丝线为原料,颜色以白为主,兼有黑、枣红、浅黄、浅绿、橙黄、桔红等,图案设计以通为虚、花为实,虚实互为对比,又彼此照应的艺术表现手法,注重点、线、面的构成,周密考虑图案与针法的结合,从整体到局部都和针法制作巧妙搭配,通过局部的花形,组成一件完整的上衣或衫裙,使之既是穿着舒适的服装,又是赏心悦目的手工艺术品。钩针编结针法主要运用辫仔目、鱼鳞、盘脚短针、狗牙锁针、迭针、交叉长针、十字形长针、斧头粒、蚌壳针、扇针、冇粟粒等十一种。通过勾织显现菊花、芍药、牡丹花等夸张变形的花卉图案通花块,主要有圆、正方、六角、三角、扇形等造型;从创作初期的96个八厘米正方形的通花块,经不断创新增加到338个通花块、68个通花畔及16粒钮扣,工艺显得更为精细,通花的花形图案也达到几千种。各种花块勾织后根据需要分别采用“一线起”、“花块拼结”、“横直拼接”等多种技法,构成一件完整的披风、背心、蝙蝠衫、连衣裙、套裙、长袖、短袖、中袖等通花衣,同时还在通花衣上点缀各种玻璃圆珠、管珠、镜片等,使其色彩更加丰富,绚丽多姿,光洁明亮,藏结密实,质地柔软,着身舒适等特点而称著,成为汕头工艺美术园地一朵奇葩。
    说起人丝勾针通花衣,就得介绍一下已故女工艺美术师蓝铭霞(1920—2008),她是澄海区樟林人,自七岁开始便学会钩“通花”,1965年底进汕头市剧装工艺厂,负责设计创花稿及培训工作。她继承传统技法,不断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和自我特色的优秀稿件,仅1970年至1979年创作的通花稿就达三百余个,其中“龙银”、货号191008的人丝通花衣,被称为“王牌”稿,十多年一直畅销东南亚以及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作品被选送参加全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78年获广东省优质产品,后又获汕头市名牌产品。1979年她光荣的出席广东省第二届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同年被授予工艺美术师职称,其作品入藏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你是本文的第27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2、11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