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画一体 精致素雅——潮州素木雕《回荆州》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1959年10月3日,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轻工业部和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在北京故宫联合举办“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这是建国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工艺美术展览,展品三千五百多件,此后有258件作品被选编入由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出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型画册。光阴荏苒,数十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本画册,前段空闲时翻阅了这本画册,发现其中95至97编号的《回荆州》、《狮子》、《龙虾》等三件潮州素木雕作品。近日与博物馆(广州陈家祠)的领导联系,才知这三件木雕自1960年就全都被该博物馆收藏,真是太难得了!今承蒙博物馆的领导支持,将另一素木雕建筑装饰花板《回荆州》,拿出来给大家欣赏,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潮州木雕老艺术家张鉴轩(1897—1972年)、陈舜羌(1918—1987年)师徒俩,让我更倍感幸运。
    这《回荆州》是一块木雕建筑装饰花板,长127厘米、高38厘米、厚9厘米,它以樟木为原料,凿坯、细刻后并没有施加髹漆贴金,素雕使刀纹木味清晰显现,有古朴大方,精致素雅之感,“传统”韵味令人陶醉。作品表现的内容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的情节,在长条形的画面上,融绘画与雕刻于一体,巧妙设计,严谨布局,以一当十,就像章回小说一样,构图上不受透视法则的约束,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把曲折复杂的故事有条不紊地联系起来,讲究疏密匀称,穿插联结,紧凑结实,丰满而不繁杂;画面上有四座殿堂和楼台、19个人物和四匹战马,以及小船、拱桥、两轮小车、树木等,老艺术家巧妙地利用树木补缀掩映,高低不一的台阶和正、斜不同造型的楼台,既把情节和人物隔开,扩大画面的容量,又使人物有高低之分,富有节奏和延长路径之感,拓展了表现的空间。表现手法上浮雕、沉雕、通雕、锯通雕等多技並用,三个层次分明,人物的动势、姿态加以适当的夸张,技艺上的运用十分娴熟,刀工精细,一刀一凿都体现出潮汕地区木雕艺术的特点,传统韵味极为浓厚。正如这本《中国工艺美术》画册里的一段文字介绍:“回荆州,是三国演义中一幅连环故事,布局谨严,主次分明,所有人物都刻划得活灵活现”。细看可见将不同时间、地点和人物分为三个主要情节,然而又巧妙地连结为整体,但见画面上殿台楼阁,飞檐斗拱,栏杆错落,树木葱茏,右侧松树拂檐的殿堂上一兵士单腿跪地前来报信,案台后面的孙权五绺美髯,手抓雉尾,怒气冲天;左侧战将顶盔贯甲,插背旗,手按剑,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右侧长髯复胸的程普正手指主公,为其出谋划策。往一侧看,楼台却变换另一情景,蒋钦、周泰两将骑着战马,或满脸虬髯、或五绺飘胸,顶盔贯甲,罩袍束带,提兵刃,跨战马,领命带兵出城追赶,一兵士紧随其后,这也正凸现“以一当百”、“以少见多”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可谓妙在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这个亭台将情节转换,瞧!凤冠霞帔、雍容华贵的孙尚香乘坐于小车,上有罗伞,后有推车人,旁有战将护卫;前面的长髯飘逸的刘玄德骑着马,回首望着夫人,脸露喜悦之神采;一侧气宇轩昂的赵云戴头盔,穿铠甲,插背旗,左手端枪,右手拿剑,骑着战马,护卫着主公和孙夫人。左侧台阶(径路)连着一座亭台和小桥,桥下可见一只竹篷船,一兵士装扮成船夫正忙着放下跳板,船头站着的战将一脚踩跳板,一手挥动扇子;而船舱中坐着纶巾道服的诸葛亮,似乎在说:“主公且喜!诸葛亮在此等候多时”。画面上巧妙利用树木和石头遮掩桥、船的另一半,还别出心裁在桥上出现玩耍的三个孩童,使紧张场面顿添轻松活泼的气氛,给观者以画外有画,生动有趣,韵味无穷的感觉。所有人物形象刻划细腻,动态各异,神形兼备,呼之欲出;刻划的情节环环相扣,突出重点,用楼台、栏杆、树木遮挡径路,有藏有露,疏密相宜,具有雕刻与绘画融为一体的独特艺术感染力。
    说起雕刻技艺的运用,赏读重点是衣纹皱褶以浅浮雕和沉雕结合,讲究韵律感,战将袍甲上的吞头、甲袍、护心镜、腰带、行縢、战裙、鱼鳞甲、战靴等等,沉雕刻划细腻;铠甲凸起的“人字”、“鱼鳞”、“麦穗”、“曲线”、“胡椒粒”纹,每一粒、每一片都排列有序,大小一致,连战马鬃毛、尾巴、缰绳的线条,马鞍装饰纹样也都十分清晰和流畅,刀工之纯熟。尤其是每个人物的“开面”无一雷同,或横眉立目、或睁圆环眼、或满腮髭胡、或五绺美髯,可见老艺术家雕刻技艺之绝妙,令人无不击节称叹!

你是本文的第45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7、10、1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