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 匠心独具——剪纸《红军长征》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说起“潮阳剪纸”的许遵英,这可谓大名鼎鼎,她是国家级“非遗”名录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第一届汕头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广东省及汕头市“职工艺术家”、“技术能手”,汕头市第十四批“优秀拔尖人才”等称号;多次被委派参加国家文化部、省、市、区举办的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赴法属留尼旺岛、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及香港、北京、天津、上海、湖北仙桃等展演,并编写乡土教材《潮阳剪纸入门》,在中小学校授课并进行剪纸示范传习等。她的执剪方法独特,小而尖的剪刀是从宣纸背面向前面剪,也即称为“潜剪”,作品线条工整细致,刀法精巧细腻,其“春蚕吐丝”般的剪技令人叹为观止。许遵英有多幅作品在全国和国际上获大奖,部分作品被广东省美术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非遗保护中心、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山东工艺美术院、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等收藏,可谓是潮阳剪纸众多艺术家中的佼佼者。
    剪纸是传统艺术,是民俗文化,需要加以保护和传承。但保护和传承中,更要与时俱进,不能仅陷于传统的重复,而要创造传统的精华。传统剪纸如何表现重大现实题材呢?许遵英做出了可喜的实践,也取得较好的成果。她的这幅《红军长征》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框框,不受什么语言、符号的束缚,巧妙地将传统技法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突出主题,描绘形象,也可以说是在潮阳剪纸那么多艺术家中,首次用剪纸来表现三位伟人的作品,真是别开生面,着实让我得到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这是一幅宽40厘米、高60厘米的直幅的长方形剪纸,以大红宣纸为载体,用小剪刀铰制而成,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为表现题材,凸现铭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缅怀革命先烈,将长征精神薪火相传,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情感。作品整体上采用图案边框式构图,也就是由一道与主题有关的图纹组成,以加强对主题思想的表达。而作为画面主体却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合理安排主次人物的全景式,两种不同方法融为一体,使内容丰富,不但加大了信息量,且能满足观者的视觉需求。尤其是完全有别于常见的画面图纹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手法,而是从绘画艺术中吸取营养,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元素,注重虚实变化,动静结合,疏密对比,大胆“留白”,在空白中见天空和雪山,拉开空间的距离,显示远近层次,可见名师对“物景”的感悟和想象十分了得,颇有一种脱俗之感。但见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三位伟人站立于画面的下中间,正是他们在决定红军和中国命运的时刻,克服种种困难,顾全大局,最终把红军带出了泥泞的草地,把中国革命带出了低谷,引向了辉煌。在他们的脚下是象征随风摇曳的草地和波涛汹涌的金沙江水,在他们背后是陡峭的山崖,蜿蜒起伏的山脉,白雪皑皑,在巍峨之中显出清秀,在峻峭之中更见超逸,给人一种空蒙浩渺之感。在这风雪交加的恶劣自然环境下,红军战士们手拄着树枝,肩扛着枪,或相互牵手、或回头招呼……,远处可见一队红军战士正艰难地向远峰走去;在画面雪山上凸显迎风飘扬的三大主力红军军旗,一名背着枪的红军战士吹响冲锋号,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历史画面。而且边框的花纹也有别于常见的传统图案,采用南国的木棉花,朵朵大红“英雄之花”既像一支支燃烧的火炬,又犹如红军战士的风骨,色彩就像英雄的鲜血,衬托主画面的形象,内涵极为丰富。
    剪纸说白了就是以刀、剪代笔墨,在纸上镂空作画,这是不争的事实。许遵英创作的这幅《红军长征》不刻意地以传统语言为主导,在作品中生硬的添加各种传统纹样,以免画蛇添足,影响作品的自然与协调。画面上大量采用“阴剪”和“剪影”,显其块面稳重的效果,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三位伟人的形象,着重于头部和上半身“刻划”,下半部用“阴剪”显动态轮廓线;下面的草和水是“阴剪”与“阳剪” 相衬;后面行进中的红军战士,从近到远全部用“剪影”技法,成为整幅作品的亮点,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和装饰性,这在潮汕地区传统剪纸中并不多见。一座座山峰轮廓却用不规则的简单线条加以“勾勒”,大面积的“留白”,使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映入眼帘,新我耳目。值得一提的是上方用块面表现的战旗和战士“剪影”形象,既突出主题,象征着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又使画面不致上轻下重,显得十分稳重,妙在其中,可谓匠心独具。此作品已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收藏,在继承与传统中如何求创新和发展,许遵英确是花费了不少心血,令人为之赞赏!

你是本文的第65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7、10、30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