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素雅 纹饰精美——清代素木雕博古花鸟纹椟仔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大龛、椟仔是潮汕神器木雕的主要品种,大曰龛,小称椟,大神龛一般放置在祠堂,而椟仔却置于民宅厅几之上,都是供放置祖先神主牌,为时年八节祭祖仪式之用。今赏读的博古花鸟纹椟仔虽也是以木雕作为装饰,但却没有髹漆贴金,“枝骨”也并非用大漆推光,显得质朴素雅,木纹清晰,刀味十足,玲珑剔透,令我耳目一新,为之赞叹不已。这个难得一见且与众不同的椟仔,是汕头市潮阳区棉城一位年近古稀姓萧老友之传家宝,因这是其曾祖父传下来的,历经几代人一直珍藏于家里,鲜为人知。今幸得老友的许可,才将此椟仔提供给诸位欣赏,以饱眼福。
    这个椟仔十分小巧精致,长35厘米、宽14.8厘米、高45.7厘米,它由上下两部分整体连接和椟内小屏风组成,其中底座长35厘米、宽16厘米、高10厘米,束腰,下托腮;上部长30.5厘米、宽14.8厘米、高35.7厘米,置有两扇小门,椟仔虽然很小,但以其造型庄重,古朴华丽,小巧玲珑,做工细腻,雕刻精美,寓意深刻而独具一格。整个椟仔从上至下,自外至内所有木料“框架”及两侧都没有施用传统大漆推光工艺,两侧及背后整幅木板也不施加任何雕刻装饰。正面上部框、顶肚和两扇门为阶梯形,在“枝骨”内外边缘饰凸线,将整体划分为若干块大小、横竖、宽窄不同的装饰面;并再分别嵌上十块博古、花鸟、水族等装饰纹样木雕,凸出于底板,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不同的构件运用了托底浮雕、沉雕、锯通雕等技艺精细雕刻,所有木雕饰件采用谐音、比喻、象征等手法,寄托吉祥美好的寓意,体现了清代纹样装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征。顶肚和束腰肚分别嵌上委角横长方形木雕,采用锯通雕技艺,分别以“石隆纹”衬底,每条纹饰的宽仅为一毫米,极为精细;上肚为两只喜鹊在梅花丛中飞舞,寓喜事盈门的“喜上眉梢”;下肚是两只鹭鸶于莲池中嬉戏,喻仕途顺遂的“一路连科”。门下亦即是底座顶端是在原木料上用平面托底浮雕寓吉利深长的“回纹”,中间表现十九个“寿”字纹。下方弧形脚用浮雕技艺雕刻一大蝙蝠,左右的“楚尾”形成对应,而在其下面还有“草龙含花”纹,象征着幸福好运。
    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这椟仔的两扇小门,每一扇高29.8厘米、宽13厘米、厚2厘米,上下各嵌两条长11厘米、宽4厘米委角长方形的木雕构件,用“石隆纹”衬底,雕刻划龙虾、螃蟹、鱼、金鱼及水草等。中间四肚都为委角长方形,长11厘米、宽9.3厘米,分别以“石隆纹”和“绣球纹”衬底,上两肚雕刻对称的博古架,架用方曲纹加以装饰,边缘凸线,上下、左右摆设鼎、尊、炉、瓶等古器物,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下两肚将中国古代乐器的鼓、钟、磬、埙、琴、笙、柷、箫等“八音” 集于一体,有“八音和鸣,吉祥喜庆”之象征。整个椟仔正面这十块木雕构件,将通雕、浮雕、沉雕、锯通雕等技艺揉为一体,线条极其精细,使通与密、浮与沉的对比强烈,注重细部刻划,整体完美。尤其是厚5厘米的委角边框竟有三层,与刻划的物象相互映衬,堪称精美绝伦,令人为之击节称妙。
    打开两扇小门,在其背面是浮雕贴金“回纹”作边框,框内是浮雕金漆“先人传家克俭克勤,增光世德;后辈缵纰恒竞恒业,殷薦春秋。”这是一副有继承先祖美德,勤俭持家,奋力拚搏,开创事业新辉煌之意的对联。龛内2厘米宽的楣边(亦称完门)饰通雕“喜鹊登梅”花条,六只喜鹊在盛开的梅花间或展翅飞翔、或喃喃私语,互为呼应,妙趣横生;通花围栏的中间由如意纹构成“水仙门”,上方正中饰金漆书卷状匾沉雕“传辉祖”三个字,与门的对联构成一个完美整体。椟仔内面是五扇精致的小屏风,每扇宽5.4厘米、高26.7厘米,上中间是贴金的“寿”字纹,四周的横、直十八肚为锯通雕“方曲”纹;屏的下方五直大肚用凸起金线作外框,内饰锯通花纹样,每一肚中间还有圆型贴金“寿”字;屏脚为托底浮雕“方曲”纹,显得格外高雅。值得一提的还有面叶和吊牌,它是用黄铜制成“寿”和“双喜”字样,在其背面錾刻上“财丁贵寿、千子万孙”八个字,可谓匠心独具。这精美别致的小椟仔所有木雕构件的雕刻极为精细,刀工老到,而配衬的纹饰全都是各种字体的“寿”字,这既充分展现了潮汕木雕的高超技艺水平,又极具民间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确是前所未见,无不为其“小巧、精美”所陶醉。

你是本文的第62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5、6、28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