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纸根植于民间渊深的艺术沃壤之中,剪纸表现技法多达十多种,在潮汕地区常见的是单色(大红)剪纸,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花鸟虫鱼,动物走兽,戏曲人物,市井百姓,只要入其视野,便能变为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可谓百花荟萃,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潮汕民俗文化活动历来多姿多彩,为民间剪纸提供了生长发育的平台,逢年过节、喜庆婚嫁,祈福吉祥,大红剪纸几乎是营造节日喜庆气氛的主角,尤其是“赛会”、“赛桌”的传统民俗习惯,“赛会”的花灯、“赛桌”的“五牲”、粿品大多要以剪纸作装饰,各种民间艺术争奇斗艳,竟相媲美。这《潮汕大锣鼓》《潮汕英歌舞》两件作品为直幅长方形的条屏式,长36厘米、高50厘米,这与人们当今所见的剪纸有所不同,既汇集套色、衬色、勾绘等技法,又融小刀刻与剪刀铰于一体,以粉红色的边框纹饰、四只蝴蝶为角花、中间是花卉等纹样衬底,上面才是表现的主体,显得匠心独具。画面上人物主体形象的刻画采用没有边框包围,由表现物象轮廓线进行整体连结的自由式构图,根据条屏的特点,采用突出上方,左右及下方对称的方法围成圈状,每幅的十三个人物或正面、或侧身,有藏有露,相互掩遮,形态不一,巧妙地通过人物的视线投向、手势和动态配合,展现人物形象感情的呼应和艺术力量。但见这《潮汕大锣鼓》刻画的是报喜锣鼓班巡游情景,以上方的“锣鼓亭”为中心,亭上饰“双龙抢宝”,两“楚尾”吊一对“寿”字彩球,亭上横幅书写“报喜讯”三个大字,对联是“人民公社好”、“幸福万年长”。亭内司鼓的是头戴帽子、身穿长衫,花镜挂在额头上的老者,脖子还围着一条擦汗的毛巾,正挥舞着槌子击打大鼓。在亭前两侧的女子打着小钹,前面的两个男子在吹着海螺,其他八位男子扎着头巾、系着腰带,脸朝向司鼓者,一手拿槌、一手拿锣在敲打着,让人似乎听到“咚咚锵”刚劲激昂的大锣鼓声,气势磅礴,震撼人心。那《潮汕英歌舞》主画面却是另一番气势动人场景,所有人物形象都是武侠装扮,上方中间一男子手执一面大“英歌”旗,旗上分别“绣”上“唱英歌”和“庆丰年”横与直两幅字样,两侧悬挂着双喜灯笼;左右侧的舞者或双手舞动银蛇,或挥动双槌击鼓;前面围成一圈的十位男子或蹲或立,或正或背,俩人对应,双手各持一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两棒相击翻转,伴随着鼓点节奏,边走边舞,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尽显英雄气概,好像“嗬…嘿,嗬…嘿”的吆喝声就回荡耳际。如此剪纸人物形象和场面的布局,我还是头一回看到,真是为之赞赏。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