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通透 古朴华丽——清代金漆木雕博古花鸟纹神椟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神器装饰在潮汕地区木雕中是一大类,其中的大龛、椟仔是主要品种之一,大曰龛,小称椟,都是供放置祖先神主牌,为时年八节祭祖仪式之用。大神龛放置在祠堂、民宅大厅之中心,形体很大,结构复杂;神椟(亦称椟仔)置于民宅厅几之上。今品读的这个清代光绪庚寅年(1890)的金漆木雕博古花鸟纹神椟,自1962年就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在展览大厅中与大神龛相互映衬,各呈异彩,令到此参观的人们一饱眼福!
    如若看图片可能会认为这个神椟起码高近一米,其实它高仅47.5厘米、宽38厘米、深19厘米,由上下两部分整体连接和龛内几组成,其中底座长38厘米、宽19厘米,束腰,下托腮;上部长30.5厘米、宽16.5厘米,置有两扇小门。整体木料“框架”及两侧以传统大漆推光工艺,使之黑色光亮,两侧是整幅黑漆面,不施加任何雕刻装饰。正面上部框、顶肚和两扇门为阶梯形,在“枝骨”内外边缘饰凸线并描金,将画面划分为若干块大小、横竖、宽窄不同的装饰面;并再分别嵌上或刻划十块髹漆贴金的博古、花鸟、装饰纹样木雕,高于推光漆框,或横或竖、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对不同构件运用通雕、浮雕、沉雕等技艺精细雕刻,采用民间传统艺术的谐音、比喻、象征等手法,寄托吉祥美好的寓意。顶肚和束腰肚分别嵌上长25.5厘米的委角横长方形木雕,采用通雕技艺,上为四只喜鹊在梅花丛中飞舞,寓“喜上眉梢”;下是六只鹭鸶于莲池中嬉戏,喻“鹭鸶穿莲”。门框下也即是底座顶端是在原木料上用平面托底浮雕表现牡丹花,枝条纤蔓,花繁叶茂,刀工细腻。下方弧形脚的中间饰一大蝙蝠,左右两个角上分别饰两只小蝙蝠,巧妙地形成对应,而在其下面又是藤蔓缠绵的金瓜,方曲草龙纹将这些纹样连为一体,象征着幸福好运、发达昌盛、子孙万代,在这上面的每一种纹样都有其深刻的含义,与神椟之用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这虽是同样在原木料上施用托底浮雕,但在其中还穿插了通雕,使之形成了密实与通透的对比,富有变化,可谓匠心独运。
    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这两扇小龛门,每一扇高31厘米、宽14厘米、厚2.2厘米,上下各嵌两条长9厘米的委角木雕构件,用通雕技法刻划对应相向的牡丹、菊花和鸟纹。中间都为委角长方形企肚,高17厘米、宽9厘米,三层通雕博古纹厚约4厘米,高于边框近2厘米,将圆雕、浮雕、沉雕技艺揉为一体,注重细部刻划,整体完美,堪称精美绝伦。两扇门肚雕刻了造型各异的鼎、尊、炉、瓶、盆、盘和玉石、如意、金磬、字画、书籍等众多古器物,并加上暗八仙、花卉、瓜果等作为装饰点缀,高低不一,错落有致。博古架的正与斜,摆设的所有器物都是对称的,架用方曲纹加以装饰,通雕的尊、瓶身各用“金钱”、“寿字”、“万字”、“龙纹”等,通与密、浮与沉的对比强烈,驱除了瓶的呆板感,显示木雕艺术的高超。两个主瓶上分别插玉兰和牡丹,寓“玉堂富贵”之意;两柄如意左吊蝙蝠、右挂双鱼,象征长寿、富贵。当我认真细读后倍感其含义更为丰富,左扇门寓“出将入相”之意的大象身驮着宝剑和如意,与左上方瓶插的宝剑、画戟形成对称;而右扇门象征“官运亨通”的狮子身驮着一顶官帽,与右上方瓶插的拂尘、如意互为对应,小小两扇门隐含“文武双全”之意,让人为之击节称妙。
    打开两扇小门,背面呈现的是木条制成的冰裂花纹,宽9厘米、高26.5厘米,在其上面是木雕黑漆楷书“司马升衔,序宗庙以左昭右穆;书鸾晋爵,荐馨香于春祀秋尝”的一副对联,落款“光绪庚寅年仲秋月敬书”。龛内楣边(亦称完门)饰“松鼠拖葡萄”花条,子神与多子的葡萄相结合,隐喻多子多孙。龛内几底座用托底起线描金,中间两只对向的蝙蝠用锯通雕和沉雕刻划;围栏饰金线纹,望柱上置四粒三层莲蕾,中间由如意纹构成“水仙门”;在左右内侧又以“八字”状雕饰方曲纹样,上方各蹲一只朝向外面的小狮子。这精美别致的小神椟所有木雕构件的雕刻极为精细,刀工老到,经髹漆贴金而成,与推光漆框架相互辉映,显得富丽堂皇,充分展现了晚清时期潮汕民间木雕的高超技艺水平,足使观者赞叹不已!

你是本文的第66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10、19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