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这是一本循着人文发展的脉络,用民间的视角,去还原和阐述濠江区域文化的读本。 据史料证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潮汕本土已有先民聚居;而正式实施有效行政管理则始于秦末汉初由南越国首置揭阳县,这样算起,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潮汕史其实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移民史,晋时,“衣冠南渡”;唐时,陈王开漳;宋时,帝昺失国,都给潮汕带来大量的中原难民,构成今日潮汕民系的重要组成;另一方面,自晚明起,潮人为了梦想,又开始了悲壮远征——成群结队乘坐红头船“过番”。请想一想,由此而演进的潮汕文化是何等丰富多彩、煌煌大观!农耕文明、大陆文明、海洋文明、西方文明、东南亚文化、土著文化……兼收并蓄,融铸一炉。潮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可见一斑。 濠江,作为潮汕之古邑,在这个文化汇聚的进程中是一个当事者,请看史实:小望山已发掘出7000年前先人生活遗址;营盘山上有北宋初年驻军的石刻;自宋以降,河东、河西栅的盐产已全国闻名;明末清初,郑成功部设“大明潮州府”于达濠岛并开创了延续几百年的商业繁华,造就了一个“潮汕四大古镇之首”的达濠埠。据此,完全可以说,濠江当之无愧是潮汕历史和文化一个突出代表!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日益交融,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文化更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灵魂,文化土壤决定一个地区发展的前景。濠江地处南海之滨,地理位置独特,悠远的人文发展史给濠江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所以,濠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崇文重学,人文自古鼎盛,无论书法、美术、楹联,还是建筑、烹饪都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说是潮汕文化大观园中一株奇葩毫不为过。对于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好好继承、发展、弘扬。 当历史给予濠江以前所未有的机遇,濠江即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际,对文化和历史的梳理和记录就显得异常重要,于是,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在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许瑛女士的主持和发动下,终于圆了一个多年的梦想,编撰了这本《我们濠江》。 此前,潮汕学者和专家对潮汕文化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宏观上、普遍意义上或是某一体系、某一门类上,而《我们濠江》的着眼点则在于以一个有限的区域和空间为对象,时间为经,人文为纬,进行深入解剖和还原,探幽发微,试图以小见大,窥测到潮汕文化的某些普遍性,进而认识潮人这个特殊群落的精神基因图和心灵密码。 《我们濠江》是一道桥梁,也是一个向导,引领您多角度去观察和了解濠江悠远的人文历史、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古意盎然的民俗风情、璀璨夺目的民间艺术以及旖旎多姿的海国风光。 篇章结构上,全书分“概览”、“风光篇”、“风俗篇”、“文化篇”、“物产篇”、“风情篇”和“区域篇”七大章,图片来源主要是去年濠江区政府与中信地产联合举办的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还有部分是本人历年积累和从各方面征集的老照片,书中均有注明作者姓名。 在本书编写的日日夜夜里,同仁们不辞劳苦、全力以赴,让人感动!然而,我们更多的是感到光荣!我们的尝试是否有价值,留待历史去验证。
|
你是本文的第88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3、9 作 者: 陈坤达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