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相融 层次丰富——金漆画挂屏《礐石全景》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汕头已故金漆画艺人辜锡奎(1908—1993),是潮汕地区首屈一指的艺术家,1958年被汕头专署授予工艺美术艺人称号,后又被省授予二级艺人称号,声名远播近扬。1979年他在汕头市木雕厂退休后还继续为潮州开元寺、潮阳东山寺等名胜古迹的修缮出力,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金漆画佳作。然而,人们所知道的辜锡奎作品几乎都是传统题材,如《三打祝家庄》、《郭子仪拜寿》、《闯王进京》、《大闹天宫》、《瑶池赴会》等,不少还仅是在一些书籍中提及而己,谈不上见过实物。至于现代的山水、人物题材,几乎知之甚少,更不可能有机会零距离接触。我先后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幸运的欣赏了《潮州八景》、《汕头韩堤路气象台》、《织长网、捕大鱼》、《礐石全景》等作品,耳目一新,并为之击节赞叹。这些佳构分别于1957年至1964年制作并入藏于博物馆,在这“深闺”里至今尚未露过脸,所以也就鲜为人知。
    赏读的这幅金漆画挂屏《礐石全景》长100厘米、宽35厘米,辜锡奎于1964年在汕头市工艺美术厂时创作的,同年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收藏。石因濒临大海,山多巨石而得名,位于汕头市中心城区内海湾的南面,与北面市区隔海相望,由沿海台地和43座山峰组成,具有海、山、石、洞和人文景观等综合特色,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潮汕地区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汕头八景之首。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礐石的景象,可谓就是一幅山水金漆画,此可见老艺人之高明,他把艺术的眼睛转向见惯而十分平常,容易被人忽略的景物,用金漆画来表现石山与海湾的美,这就是艺术家独特的锐敏。辜锡奎深谙金漆画工艺的特性,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根据金漆画的表现特点,采用平远兼深远布局,画面上以右上方的山峰为主体,三分之一留出空白(黑漆板),“白”中见海水、天空,使必要的空间与内容共存,将海湾、码头、山峰、树木、建筑物、道路、轮船、渔舟等纳入画面中,通过巧妙地处理,形成了主与次、疏与密、虚与实、繁与简、动与静的强烈对比,使之显得繁而不塞,杂而不乱,统一和谐。并利用右侧的山峰、公路和近处的船桅来延伸画面,使之画外有画,引人遐思联想,可见其匠心独造之妙。但见近处北面岸边停泊着不少木船和几艘大货轮船,樯桅林立;海面上轮渡电船正驶向对岸,载货的木船和渔舟扬帆驶出海湾。右上方就是南面的石山,山脉蜿蜒不断,峰势起伏不陡,路径迂回曲折,岩石嵯峨重叠,涓涓山泉细流,林木郁郁葱葱,楼房农舍相映。更见客运码头上站满候船的人们。近岸海面上停泊不少木船,在“宫鞋石”附近的小渔舟上老者正在捞捕,海滩上搭建的竹棚有人在抝罾……。左上方远处山峰自西往东走低,伸向烟波浩渺的远方,海面上白帆片片,百舸争流,礐石山与海湾独特的自然风光跃然于黑漆板上,如画如诗,意韵隽永。
    潮汕传统金漆画的最突出特点就是金银晕化,铁笔勾勒。在推光黑漆板上用大漆和金、银粉来表现山水题材并不容易,因为山势走向、山脉穿插,乃至岩石之转折等,不可能像水墨在宣纸上那样容易挥写皴染,其表现形式既受材料所限制,且又不得整块平涂,所以得用晕化技艺取代山石结构皴法,体现金漆画的传统特色,使之明暗变化,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将山水画的神韵融入其中。制作技法上用大漆勾勒、金粉敷贴出建筑、木船、电船、树木、人物、木船等表现物象,墙壁、马路、船蓬、远山用“银粉”晕化,山峰用“红金”晕化,一些却金银混合晕化,金与黑、银与金相互映衬。此外,对建筑物、木船、小桥和人物形象还运用金漆画独特的“铁线描”进行刻划,精细入微,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富丽堂皇、庄重古雅的美感,独具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
    今赏读辜锡奎的《礐石全景》,以及此前己撰文介绍的《潮州八景》、《汕头韩堤路气象台》、《织长网、捕大鱼》等作品,使我感触甚多。数十年前的老前辈具灵心慧眼,处处留意,在司空见惯的物象中发现动人的美,并融会于创作,既遵古法制,又与时俱进,充分展示社会生活中的景象,新颖的构思和审美情趣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极富朴素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感,让人们领略到其精神的无限内涵。期待着当今从事传统工艺的人们从前辈的作品得到启迪,在生活中去发现美,表现美,创作出更多更美的艺术品。

你是本文的第62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5、7、19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