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资源各有差异,再加上雕工技艺不一,不同出处的木雕都汇聚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甚至被演绎成各有千秋的流派。其中,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就被称为“中国四大木雕”。
细心的读者或许已发现,在这“四大”中,福建和潮汕就占据二席。这两个地方的木雕各有什么特殊之处?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为一探究竟,“根之旅”采风团先后走进了福建和潮汕的木雕行业。 闽潮风格融为一体 说起福建木雕,就不得不提起远近驰名的福州龙眼木雕,它除了是代表福建木雕的艺术特色和水准外,更彰显着深厚而独特的闽南文化韵味。采风期间,记者看到,福州龙眼木雕主要以人物和鸟兽花果居多,整体上着重仿古、刀法细腻、造型简练但立体感却十足。一名当地的木雕行家告诉记者,虽然不同地方的木雕艺术风格有别,但在追求雕刻工艺品的立体感方面,则是福建各地木雕师傅共有的“看家本领”。 来自云霄的木雕师傅方建中就是其中一位。圆雕、平雕、浮雕……在方建中的家里,一件件立体感十足的木雕工艺品让记者过目不忘。而这些集多种雕刻手法于一体的木雕作品,看似福建风格,却又非单一风格。“其实这是潮州金漆木雕!”面对记者的猜测,方建中如是说。 为何一个云霄木雕师傅会选择潮汕的雕刻风格?原来,其祖辈曾与潮汕木雕名匠成为挚交,至其父辈方成伍,已是云霄县城较知名的木作与木雕匠师,且与潮汕的世交名匠结为姻眷。到了方建中兄弟这一代人,在其父辈与外祖父、舅父等名师的言传身教引导下,加上自幼耳濡目染,对木雕艺术悟性较高,工艺进步亦较快,因而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方建中与其弟、子、徒等,木雕工艺成就日臻成熟,成为闻名云霄城乡的“木雕高手”。而且在许多文物史迹的修复、重建工程中大显身手,普获赞誉。 而方建中本人不仅是云霄仿古木雕技艺的传承人,其妻子更是地道的汕头澄海人。作为潮汕人的“女婿”,他从一开始就选择在自己的木雕作品中融合闽潮两地雕艺的精华之处。方建中告诉记者,由于他的父亲和岳父都是木雕名匠,自己从一开始当学徒就接触到福建和潮汕木雕的风格差异。所以时至今日,他的多数木雕作品中既以潮汕风格为主,又根据实际情况将福建木雕的立体感融汇其中。 手法不同各有千秋 记者了解到,虽然闽潮两地地理相邻,但福建木雕与潮汕木雕在技艺的表现形式上仍有所不同,前者以立体感取胜,后者则以通雕技艺最为突出。近日,从福建回汕后,记者就走进了潮汕的木雕行业,一探这种技艺的神秘之处。 据了解,潮汕木雕是潮汕地区的一项民间雕刻艺术,主要用以建筑装饰、神器装饰、家具装饰等等,而由于多数木雕经过精雕细琢后会贴上金箔,所以又被称为潮州金漆木雕。据介绍,金漆木雕始于唐代,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的潮州开元寺,其中的木雕饰件至今仍保存着,成为木雕艺术的历史见证。这一技艺主要集中于潮州、潮安、饶平、普宁、汕头、揭阳、揭西、潮阳等地,历史上曾统称为“潮州木雕”。随着时代变迁,区域不断变化,早已统称为“潮汕木雕”。 要数潮汕木雕的特别之处,莫过于其多层镂通的灵活应用。在一幅名为《百鸟朝凤》的木雕工艺品前,记者看到,仅十几厘米厚的原材料被雕刻出布局严谨的多层效果,每一层上面都“站”满了大小不一的鸟,这些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细看之下,这一只只鸟并非单独存在,而是和其他雕刻物作对称,并形成一个特定的主题。 类似雕刻精致的潮汕工艺品除了经常用在寺庙、祠堂外,还成为不少酒店等高档场合的装饰品。上世纪80年代初,潮汕人所熟悉的广州东方宾馆大堂内出现一幅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巨型金漆木雕,一时间引起不少轰动,而这幅工艺品正是出自当时的汕头木雕厂。“《红楼梦》是全国第一幅‘入住’酒店的巨型金漆木雕。”曾参与制作的汕头工艺美术师潘立光告诉记者,由于在此之前厂内没有制作巨型木雕的经验,当年这幅作品是经过全厂近200名员工连续赶工半年才得以完成。 “老行当”面临新选择 作为民间传统的雕刻艺术,虽然福建木雕与潮汕木雕已历史悠久,但近年来福建木雕的制作手法开始出现改变,从原本的纯手工雕刻发展至现在的半机械化制作。 据了解,为了提升木雕创意水平,拓展木雕产品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福建的木雕工艺已从案头小件、壁挂装饰逐步进入现代建筑装潢装饰、仿古家具等领域,并且采用半机械化进行雕刻,提高制作效率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使木雕“老行当”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汕头工艺美术师潘立光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福建的木雕技艺已真正运用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而我们所熟悉的福建红木家具就不乏木雕的“痕迹”。 相比起福建半机械化的木雕生产模式,潮汕地区的木雕制作则大为不同。记者了解到,如今几乎所有的潮汕木雕师傅都坚持纯手工制作,技术含金量高,而经过他们精心雕琢的工艺品,少则需要数月,多则长达数年甚至更久。但就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也发现,由于潮汕地区木雕行业的制作方式传统,工作较为辛苦,如今已越来越少人愿意涉足这一行业。事实上,我市目前从事木雕创作的省级以上工艺师不足10人,其中绝大部分已进入中老年。 汕头大型木雕夺全国金奖 木雕艺术家希望传统工艺后继有人不断传承 一直以来,福建木雕以立体感著称,而潮汕木雕则更为注重多层镂通。那么,这些潮汕的木雕师傅,是如何将沉实的樟木雕琢成一幅幅突破空间限制的工艺品?近日,“根之旅”采风团从福建回到汕头后,记者又马不停蹄地走进“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何汉林的“木雕世界”。 何汉林今年53岁,从17岁跟着父亲学习木雕技艺算起,入行之初便赶上了汕头木雕行业的黄金时期。1983年,何汉林进入汕头市木雕厂工作,在之后12年的时间里,他经历过国内外订单不断、工资颇丰的高峰期,也亲眼目睹着木雕厂解散。1995年,当许多老同事被迫转行时,一直对木雕情有独钟的何汉林决定,回家继续干起老本行。而这一做,就一直到现在。 何汉林的工作室位于市区共和路一条巷子内。记者看到,二三十平方米的弹丸之地,摆放着不少栩栩如生的作品,其中有梅兰竹、古代人物、鱼虾蟹等等。这些木雕作品有的仅有数十厘米,有的长至数米,但无一例外的都采用了精湛的多层镂通手法。在工作室的一个角落里,记者发现,一幅金碧辉煌的《百鸟朝凤》显得格外抢眼。原来,这正是何汉林耗时三年独立创作的大型木雕,也是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金奖作品。 “从事木雕行业要有耐心,有时候完成一件作品就需要很多年的时间。”何汉林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十分热爱木雕艺术,经常一干下去就不分白天黑夜,有时候就算是春节等传统节日,他也一样与木雕作伴。何汉林坦言,不久前曾有外地的学校想高薪聘请他过去当木雕老师,但为了能更好地将潮汕木雕传承下去,他最终拒绝了对方的邀请。 如今,何汉林的“90后”儿子何东凯也正式加入到木雕行业。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木雕行业,将这种地方传统艺术发展下去。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