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益盛:让石雕成为潮汕文化符号 文化习俗 图1张
    
    他主持雕刻了国内最大型的高达32.6米的汉白玉观音雕像亮相海南岛;他的石雕作品《长城》被运往墨西哥,安放在驻墨西哥的中国大使馆;南澳黄花山森林公园龟埕长达8米、高2米的石巨龟和几十只形态各异的小龟也出自他的手……

    2009年,他被命名为“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去年,他获得了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浦石雕”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人物档案

    詹益盛,1959年生,广东饶平人。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汕头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09年被命名为“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12年获得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浦石雕”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

    创作的石雕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及省级展览并获金奖、银奖。2009年,双面镂通雕《喜上眉梢》及汉白玉石雕摆件《松鹤图》在广东省潮汕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中分获金奖、银奖。2011年创作《石花篮》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2011年创作全国最高汉白玉《观音像》高32.6米在海南岛落成。2012年创作《海洋三宝》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其它作品有花岗石《巨龟》群雕在南澳黄花山落成;参加雕刻的作品有广州星海园《冼星海像》高2.8米;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何香凝像》高2米;天河体育中心《博》高5米;汕头市委党校《马克思像》高5米;汕头市农业科技园科学家像30尊……还有惠州学院、肇庆学院、惠州经济技术学院等大学的标志性石雕及科学家像等等。

    耳濡目染“偷师”学艺

    很早就听说潮汕石雕中有“一条牛索气死三个师父”的故事,那是形容潮汕石雕技艺精湛,在镂空雕刻中对一条牵牛绳进行脉络分明地雕琢的典故,令人赞叹,可见对于与石头打交道的石匠来说,完成一件作品,不知耗尽了多少精力和心血。潮汕石雕源远流长,潮汕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潮汕石雕艺术风格别具一格,是令潮汕人自豪的建筑装饰艺术和民间工艺美术品。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大学路桑浦山麓的浦石雕工艺厂,虽然门面很不起眼,然而这里却是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浦石雕”代表性传承人詹益盛的创作基地,与石头打交道30多年的工艺美术师詹益盛个子高大,虽在汕头生活了几十年,然而乡音难解,操一口饶平口音,言谈之间透出一股朴实与内敛,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他回望30多年的艺术人生,有条不紊地将他与石头结下的不解之缘娓娓道来,跟我们分享了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创作的点滴故事以及他与潮汕石雕间深厚绵长的情缘。

    耳濡目染“偷师”学艺

    艺术生涯从此起步

    记者:上世纪80年代你离开家乡饶平,到汕头拜师学艺?

    詹益盛:1981年,我从饶平老家来到汕头拜师学习传统石雕工艺,使用的工具只有一把铁锤和一把石钻,跟当时很有名气的石雕大师郑荣通学习传统石雕工艺。从雕刻的使用工具,到雕刻刀法的使用,只要是跟石雕有关的知识,都一丝不苟地学习。一个月后,就开始独立雕刻作品。

    记者:完成的第一件作品是什么?

    詹益盛:我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作品是普宁图书馆文化广场上高6米的石雕群《攀登》。

    记者:后来就自己创办石雕工艺厂吗?

    詹益盛:上世纪80年代末,我自办石雕工艺厂开始带徒授艺,并将潮汕传统石雕技法与现代雕刻技法融为一体,还真雕琢出不少石雕精品。上世纪80年代末,我受邀到广州美院当雕塑工匠,因此有机会跟随著名雕塑大师曹崇恩教授,当教授指导学生时,在施工现场的我就在一旁仔细聆听,这样耳濡目染“偷师”了6年,让我学到了不少雕刻的秘诀,技艺得到很大提高,还先后协助曹教授完成其设计的汉白玉石像《何香凝》和花岗石大型头像《冼星海》,这两座作品至今仍安放在广州市仲凯农业技术学院和广州市星海园。

    记者:石雕工艺创作过程十分辛苦,长期与石头打交道很不容易,为什么能30年坚持下来?

    詹益盛:雕塑创作体力消耗大,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铁锤或铁钻打到手是经常的事,但还是坚持了下来,石雕工艺创作确实是比较辛苦的行当,要靠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也需要一定的毅力,兴趣和敬业的精神是支撑我坚持下来的因素。潮汕石雕因为根植于潮汕大地,因此就是鲜活的潮汕文化的符号,在汕头、揭阳、潮阳、潮州、汕尾等地都有广泛分布,主要作为建筑构件的形式等存在于各大祠堂庙宇及民居间,每件作品的制作时间都是漫长的,不花上一两年的时间,是无法完成一件令人满意的作品。从一开始进入创作,就要求非常严格,我完成每一件作品,都要从模型的塑造开始,一般都要按照1:1的比例打造。

    一锤一凿闯天下

    精雕细琢获奖无数

    记者:你的作品硕果累累且获得无数赞誉,最得意的作品是什么呢?

    詹益盛:去年,高达32.6米、重达上千吨的巨型汉白玉观音雕像在海南岛亮相,我用了1000多块汉白玉石头一共600立方的石料完成,是国内最高的汉白玉雕塑,在所有的作品中工程量最大,我个人比较满意,完成这座观音像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光是安装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记者:很难想象那些高大气魄的石雕塑像就是在这简陋狭窄的地方创作完成的?

    詹益盛:《观音像》这件巨型石雕在造型设计、整体配套、制作工艺及安装技巧等方面都很考究,由于高达32.6米,所以稍微有一点差错都是不允许的。我呆在这里也快30年了,作品都是在后面的山坡创作完成,或许这里的山林灵气给了我更多的创作灵感,去年,我与市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林任强合作,创作了《海洋三宝》石雕,在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创意奖金奖,为汕头争得荣誉。由于是双面镂通雕刻,正背面石材的两面构图同时应用,所以雕刻的物体既要不失形态,又要保持构图饱满,这种刻法在潮汕石雕界还是首例。

    记者:为什么想到以汉白玉代替潮汕石雕中常用的花岗岩为原材料呢?

    詹益盛:潮汕石雕艺术透出潮汕大地山山水水的灵气,浓缩着潮汕人的勇敢拼搏的精神面貌,所以潮汕石雕装饰的取材承载着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艺术形式无论采用圆雕、浮雕或者镂通雕任何一种技艺,一般都以花岗岩为原料,当时由于要达到洁白似玉的感觉,因此我大胆采用北京的汉白玉为原料。在雕刻过程中,最难的是人物雕像的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刻画,从模型上比对丈量,然后复刻到石雕粗模上,一锤一凿地精雕细琢出来。

    记者:据说您创作的作品黄沙岩浮雕《长城》还被运往中国驻墨西哥使馆,能谈谈其他作品吗?

    詹益盛:黄沙岩浮雕《长城》高10米、宽4米,被运往驻墨西哥的中国大使馆,其他作品还有南澳黄花山森林公园龟埕中的石龟也是我创作的,还有汕头市农科所的30尊科学家像,以及市委党校一尊高达5米的马克思像等一批作品,除了汕头,还遍及广州、中山、深圳、惠州、肇庆、东莞、海南等地。2009年 ,我被命名为“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去年获得了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浦石雕”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2009年在第十五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组委会和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举办的“广东潮汕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我以双面石雕《喜上眉梢》获得金奖,一面是梅花喜鹊图,一面是牡丹白头翁图,蕴含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作为非遗传承人

    关注潮汕石雕的传承

    记者: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式微,许多潮汕传统技艺后继乏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浦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你是如何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培养新人的?

    詹益盛:1986年我成立浦石雕工艺厂时,就开始带学徒授艺,至今已有30多个学徒。如今,传统的潮汕石雕工艺几乎要失传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石雕的传承人,我希望培养更多石雕艺术的后人,去年底,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有20多名学生到我这里实习,作为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我想长期无偿地向汕大学生开放,只要想学石雕的年轻人,我都会给予指导。因为,如今热爱和从事潮汕石雕艺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希望通过努力,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石雕艺术的兴趣和认知,培养更多石雕艺术的传承人。

    记者:对于潮汕石雕工艺你有什么独特的见解,能否谈谈近期对新作品的构想与计划?

    詹益盛:潮汕石雕的工艺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很知名了,老一辈的潮汕石雕艺人还参加过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创作过程,因此潮汕石雕应该沿袭大气而又细腻传神的艺术风格,让石雕形象给人以鲜活的感觉。新的一年希望能够让潮汕传统石雕文化更美名远扬,把作品渗透到印尼等其他国家,另外,再继续培养下一代新人,使传统石雕艺术后继有人。

你是本文的第91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3-01-31
作 者: 陈文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